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亮  赵恬  钦光跃 《金属学报》2012,17(5):569-572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和培美曲塞单药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有无差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1年10月浙江医院呼吸科一线化疗失败后行吉非替尼或培美曲塞二线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64例,其中吉非替尼组33例,培美曲塞组31例。评价两组患者疾病进展时间及生存期有无差别。结果: 吉非替尼组与培美曲塞组相比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差别无统计学意义(HR=1.21,95%CI:0.68~2.16, χ2=0.41, P=0.52);培美曲塞组总生存期明显长于吉非替尼组(HR=1.99,95%CI:1.04~3.85, χ=4.30, P=0.04);两组患者的毒副反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吉非替尼与培美曲塞在延长患者PFS方面无差别,但在总生存时间(overal survival, OS)方面培美曲塞组明显好于吉非替尼组,两组患者毒副反应无差别,都可耐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并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三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从2015年3月到2018年6月纳入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的9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回顾性分析。9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进行治疗2个周期后观察并分析临床疗效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癌胚抗原(CEA)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价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随后评价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并记录安全性数据。结果:96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6例,疾病稳定(SD)54例,疾病进展26例。ORR为16.67%,DCR为72.92%。MMP-9、VEGF和CEA指标与治疗后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4.6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OS)为8.90个月。安全性方面,发生率较高的3级以上不良反应为高血压13例(13.54%),手足综合征9例(9.75%),蛋白尿7例(7.29%),咯血7例(7.29%),疲劳6例(6.25%),高甘油三酯血症4例(4.17%)。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事件总体可控。  相似文献   

3.
4.
叶重阳  谢家政 《金属学报》2013,18(10):1192-1195
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绝大多数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且一半以上就诊时已是ⅢB或Ⅳ期,化疗是这类患者主要治疗手段,但五年生存率仅5%~11%。如何延迟这类患者的复发时间和延长生存时间?维持治疗成为了近年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NSCLC维持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黄伊婷  沈爱宗 《金属学报》2021,26(4):474-480
阿法替尼是第二代口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TKI),适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 NSCLC)一线治疗和鳞状NSCLC的二线治疗。目前,大量有力的临床研究数据已证实了阿法替尼的疗效和安全性。因此,本文就阿法替尼的药物作用机制、药动学特点临床疗效、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及剂量调整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阿法替尼个体化合理用药指导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7.
容国义  王淑美  唐末 《金属学报》2017,22(7):787-794
目的: 系统评价中医化痰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 Data,VIP,PubMed数据库2000年以来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医化痰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实验组中医化痰法加化疗治疗324例,对照组化疗治疗323例,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1.0统计软件进行对纳入的实验结果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647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人,其中实验组324例,对照组323例。中医化痰法治疗后,有效率提高,结果显示相对危险度(RR)=1.48,95%可信区间(95%CI)=1.24~1.77,P<0.001;生活质量改善,结果显示RR=1.92,95%CI=1.51~2.45,P<0.001;可提升免疫力,结果显示均值差MD=0.36,95%CI=0.23~0.50,P<0.001。结论: 中医化痰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相比于常规用药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8.
肖晓光  陈元 《金属学报》2013,18(9):1049-1052
目的: 评价洛铂联合伊立替康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洛铂 35 mg/m2第1天,伊立替康 80 mg/m2第1、8天,每 21 d 为一周期,每2个周期结束复查影像学资料行疗效评价,治疗既往未接受过化疗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25例。结果: 25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9例,稳定(SD)7例,进展(PD)8例。客观缓解率(ORR) 40%, 疾病控制率(DCR) 68%,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5.3 个月,中位生存期(OS) 7.6 个月,主要毒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及消化道反应。结论: 洛铂联合伊立替康方案作为广泛期SCLC化疗有较好的疗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9.
10.
产翠翠  田静  金艺凤 《金属学报》2016,21(3):354-360
目前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造成死亡最多的恶性肿瘤之一,大部分患者一经发现已是晚期且预后很差,但近十年来以化疗为主的治疗手段并未使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获得突破性进展。因此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成为研究的热点,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包括:EGFR抑制剂、间变淋巴瘤激酶(ALK)抑制剂、抗血管生成药物、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等,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用药和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开发提供参考。本文将从这几类药物的作用机制、适用范围、药物疗效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香菇多糖(LNT)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GEM)+顺铂(DDP)方案(GP方案)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经组织学和/或细胞学确诊的初治晚期NSCLC患者7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GP方案)和观察组(LNT联合GP方案)。对照组应用GEM 1000 mg/m2,第1天、第8天;DDP 25 mg/m2,第1~3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香菇多糖注射液 1 mg,每周2次静脉滴注。21 d 为1周期。完成2~4周期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观察组35例患者中,获部分缓解(PR)13例,稳定(SD)19例,进展(PD)3例,有效率(RR)为 37.1%(13/35),疾病控制率(DCR)为 91.4%(32/35), 中位治疗至疾病进展生存时间(TTP)为6.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MST)为12.3个月,1年生存率为 45.7%(16/35);对照组36例患者中,获PR 13例,SD 18例,PD 5例;RR为 36.1%(13/36),DCR为 86.1%(31/36),TTP为 6.5 个月,MST为 11.6 个月,1年生存率为 41.7%(15/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PS改善率:观察组为 77.1%(27/35),对照组为 38.9%(1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消化道反应和脱发。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Ⅲ~Ⅳ度粒细胞减少发生率(14.3%/36.1%)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度恶心呕吐发生率(11.4%/19.4%)亦有一定程度降低(P>0.05)。结论: 香菇多糖注射液联合GP方案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增效减毒作用,可作为化疗的重要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12.
王璐  郑昕  王维聪  赵洪云  马宇翔  张力  胡蓓  江骥 《金属学报》2018,23(10):1147-1152
目的: 评价中国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单多次口服马来酸艾维替尼胶囊,体内代谢产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7例中国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单次口服350 mg马来酸艾维替尼胶囊;清洗期后其中3例受试者患者继续350 mg QD连续给药28 d,4例继续175 mg BID连续给药28 d。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LC-MS/MS)方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艾维替尼5个代谢产物的血药浓度,并用WinNonlin 6.4软件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5个代谢产物中,半胱氨酸结合产物MII-2血浆暴露量最高,占原药的血浆暴露量的3.32%~5.57%。N-去甲基产物M1占原药的血浆暴露量的2.14%~4.24%,单氧化产物M2占原药的血浆暴露量的0.56%~1.00%,酰胺水解产物M4和乙酰半胱氨酸结合产物MII-1暴露量较低,其中MII-1绝大多数样本在血浆中浓度低于定量下限0.1 ng/mL。 结论: 监测的5个代谢产物血浆暴露量均未超过原药血浆暴露量的10%。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激酶插入区受体(KDR)基因遗传变异对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135例一线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的NSCLC患者,收集外周血及活检癌组织标本分别用来进行基因分型及表达测定。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和其他变量的相关性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基因型和预后的单变量分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并通过Cox风险比例模型对其他变量进行校正。结果:在KDR的标记多态性位点中,只发现了V297I位点的临床意义。V297I位点位于该基因的编码区,在研究人群的基因分布频率为:CC型99例(73.33%),CT型33例(24.44%),TT型3例(2.23%),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14,三种基因型分布频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P=0.898)。后期比较将TT型和CT型患者合并,对不同基因型患者进行疗效分析发现:CT/TT基因型患者和野生型CC型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41.67%和47.47%(P=0.549)。CT/TT和CC基因型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分别为6.2和8.6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在总生存期(OS)方面,两种基因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mOS)分别为18.9和21.5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对无进展生存期(PFS)构建多变量的Cox模型校正之后发现CT/TT基因型对PFS的影响仍然具有统计学意义(OR=1.95,P=0.019)。另外,进一步在68例癌组织标本的表达分析中发现,CT/TT基因型患者相对于野生型的CC型患者,癌组织中KDR的表达明显较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KDR基因V297I位点可能通过影响KDR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紫杉醇+顺铂(TP)方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110例,均为ⅢB-Ⅳ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5例,给予TP方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21 d 为一周期,并于化疗第一天起给予沙利度胺 100 mg/d, 睡前顿服, 若能耐受,一周后加至 200 mg/d,连续口服3个月;对照组55例,单纯TP方案化疗。所有病例均为初治患者,以前未进行过放化疗,入组的每例患者至少接受2个周期的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 41.18%、37.7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获益率分别为 86.27%、69.8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食欲增加率、体重增加率及KPS评分好转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治疗组为 7.45 个月(5~26个月),对照组5.77个月(4~2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治疗组为 12.88 个月(6~26个月),对照组为11.32个月(5~21个月)(P<0.05)。两组Ⅲ-Ⅳ级不良反应均较少见,除Ⅲ-Ⅳ级恶心、呕吐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外(P=0.03),余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沙利度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嗜睡、便秘发生率低(10%~30%),不良反应较轻。结论: TP方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晚期NSCLC未能明显提高近期疗效,但临床获益率、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生存期延长,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本研究旨在比较伊立替康(CPT)与拓扑替康(TPT)分别联合奈达铂(NDP)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前瞻性分析了89例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44例CPT+NDP组,45例TPT+NDP组,两组均以3周为1个周期,至少化疗两个周期,CPT+NDP组第1天静脉注射奈达铂80 mg/m2,第1、8、15天静脉注射伊立替康60 mg/m2;TPT+NDP组第1天静脉注射奈达铂80 mg/m2,第1~5天静脉注射拓扑替康1.2 mg/m2,比较两组的临床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中位总生存期(OS),中位无进展生存期(OS)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两组的RR分别为36.36%和37.78%,DCR分别为72.73%和66.67%,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两组的近期疗效相似。两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6.5个月和5.8个月,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2.0个月和11.2个月,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两组远期疗效相似。CPT+NDP组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不良反应重于TPT+NDP组(P<0.05),而TPT+NDP组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的不良反应重于CPT+NDP组(P<0.05)。结论: CPT+NDP组及TPT+NDP组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近期、远期疗效相似,前者不良反应以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为主,后者不良反应以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为主,但均能耐受,可根据患者身体具体情况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呼吸道微生态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接受PD-1单药治疗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设计为回顾性分析,从2018年10月到2021年10月纳入后线接受PD-1抑制剂单药治疗且符合入排标准的晚期NSCLC患者58例。PD-1抑制剂包括卡瑞利珠单抗,信迪利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通过科室的患者病历记录及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整理分析患者的基本人口学资料,接受治疗的疗效数据,生存预后情况及接受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另一方面,收集患者接受PD-1抑制剂治疗前的深部诱导痰标本,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方法检测收集的58例样本的呼吸道菌群情况,分析呼吸道菌群α多样性的指标,并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进行关联分析。结果:58例NSCLC患者符合研究的筛选标准并且均可以评价疗效与不良反应。疗效数据提示PD-1抑制剂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19.0%[95%置信区间(CI):9.9%-31.4%],疾病控制率(DCR)为55.2%(95%CI:41.5%-68.3%)。通过后续的访视获取的预后数据表明58例NSCLC患者的中位PFS为3.2个月(95%CI: 2.29-4.11),中位OS为10.5个月(95%CI: 5.58-15.43)。呼吸道菌群分析结果根据Shannon多样性指标的高低将58例患者分为高α多样性组(H组)和低α多样性组(L组),分别为30例和28例。关联性结果提示H组和L组的ORR分别为23.3%和17.9%(P=0.380)。预后结果表明H组和L组的中位PFS分别为3.8个月和2.8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PD-1单药在晚期NSCLC患者后线治疗中具有初步的疗效和预后。呼吸道菌群分析中高的α多样性菌群的患者具有较好的预后,研究结论尚需要大样本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7.
陈冬云  赵文英  吉兆宁 《金属学报》2013,18(12):1401-1405
目的: 观察培美曲塞联合卡铂与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57例ⅢB-Ⅳ期经病理组织学和(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晚期非鳞NSCLC患者,其中培美曲塞组(PC组)26例,吉西他滨组(GC组)31例,分别给予培美曲塞联合卡铂和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方案治疗至少2周期以上,评价其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PC组和GC组的客观缓解率(42.3% vs 41.9%),疾病控制率(88.5% vs 80.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5.9 个月vs 4.7 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主要毒副反应均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PC组Ⅲ-Ⅳ度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明显低于GC组(P=0.042)。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卡铂和吉西他滨联合卡铂一线治疗晚期非鳞NSCLC疗效相近,培美曲塞组不良反应轻,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叶青总黄酮(FTH)逆转吉非替尼(GEF)耐药肺腺癌细胞的耐药性及其初步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FTH对GEF耐药A549/GR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FTH对A549/GR细胞凋亡及周期的影响;建立A549/GR细胞荷瘤小鼠模型,观察两药联用后的体内抑瘤效果;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瘤组织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PTEN、PI3K、p-PI3K、AKT、p-AKT)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单用GEF相比,FTH联合GEF给药可显著抑制A549/GR细胞增殖(P<0.05),诱导A549/GR细胞凋亡(P<0.05),使细胞停滞在G0/G1期。体内实验结果表明,两者联合可显著抑制裸鼠A549/GR移植瘤的生长(P<0.05),并显著降低瘤组织p-PI3K和p-AKT表达(P<0.05),升高PTEN蛋白表达(P<0.05)。 结论:FTH可逆转A549/GR细胞对GEF的耐药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PTEN/PI3K/AKT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艾迪注射液对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是否有增效作用。方法: 将8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艾迪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免疫指标变化,包括CD3+、CD4+、CD4+/CD8+、IgM、IgA、IgG,观察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控制率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CD3+、CD4+、CD4+/CD8+、IgA、IgG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CD3+、CD4+、CD4+/CD8+、IgA、IgG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肝肾功能异常的发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对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增效减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杨科  李峻岭  杜斌  田中秋  景秀娟 《金属学报》2019,24(11):1281-1286
目的: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二线及以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到2015年12月入组前接受过至少一线治疗方案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3例,给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130 mg/m2,第1天和第8天静脉滴注治疗,21 d为一个周期。每2个周期进行疗效评价,用CTCAE4.03版本的标准评价每个周期出现的不良反应。患者疾病进展后通过电话随访获取患者的预后数据。结果:纳入研究的63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接受治疗后疗效达到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5例,疾病稳定(SD)21例,疾病进展(PD)27例。该研究的客观缓解率(ORR)为23.81%,疾病控制率(DCR)为57.14%。经过随访预后,63例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3.9个月(95%CI:3.1-5.2),中位总生存期(mOS)为9.3个月(95%CI:7.8-10.4)。安全性方面,主要的2级以上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脱发和外周神经毒性,总体不良反应可耐受。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二线及以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具有不错的疗效,不良事件可控,有望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