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5.
6.
7.
8.
为提升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文中制备钢渣再生沥青混合料试件,研究不同旧料掺量、保温时间以及测试温度对钢渣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旧料掺量从50%增加到100%时,钢渣再生混合料毛体积密度、孔隙率、矿料间隙率分别降低11.5%、6.7%、5.5%;钢渣可以有效提升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保温时间越长、旧料掺量越低、测试温度越高,钢渣再生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冻融劈裂强度比、动稳定度均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9.
王峰;周少华;郑红旗;韩方圆;王红磊 《新型建筑材料》2024,(5):144-148
为了提高钢渣固废材料在道路工程建设中的利用率,采用体积换算法将不同掺量(0、25%、50%、75%)的转炉钢渣(2.36~16 mm)替代玄武岩集料,开展高温车辙、冻融劈裂、动水冲刷、体积膨胀率和渗水系数试验。结果表明:随钢渣掺量增加,8%高黏剂和0.2%聚酯纤维的排水型钢渣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随之增大,混合料高温抗车辙性能、抗水损害性能及渗水性能得以提高,对体积稳定性不利,浸水体积膨胀率增大,但仍符合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不大于1.5%的要求。综合考虑,建议钢渣掺量控制在50%~75%,此时混合料各项路用性能较优,可实现钢渣固废材料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0.
11.
12.
钢渣作为废弃材料,污染环境、占用土地资源,但是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钢渣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通过对钢渣性能、钢渣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混合料路用性能等研究,着重探讨了钢渣在大空隙排水沥青路面表面层中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将钢渣用于大空隙沥青路面表面层,其各项路用性能和环保功能都能满足要求,为钢渣的应用和节约建筑材料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采用钢渣替代部分粗集料,制备了4种钢渣掺量的沥青混合料,并对其进行不同应变水平下的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分析钢渣掺量和应变水平对混合料疲劳性能的影响,以揭示疲劳性能改善机理.结果表明:随着钢渣掺量的增加,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峰值出现在钢渣掺量为30%(质量分数)时;钢渣沥青混合料初始劲度模量和疲劳寿命均随着应变水平的增大而降低;疲劳损伤演化过程可分为失稳、平衡、失效3个发展阶段,疲劳失效劲度模量衰减比S_r/S_(50)小于50%,并随着应变水平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疲劳裂纹扩展主要发生在矿料-沥青界面处,且受应变水平影响较大;钢渣的化学性质和表面构造在改善界面相结构方面起到了交互黏附和嵌入锚固作用,用钢渣作为粗集料可显著提升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14.
15.
16.
隧道路面钢渣沥青混合料抗滑性能衰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室内加速磨耗仪模拟了隧道钢渣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衰减过程,研究了钢渣沥青混合料(SSAM)在不同钢渣掺量、不同荷载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抗滑性能衰减规律,并且结合扫描电镜(SEM)及压汞(MIP)试验,分析了SSAM抗滑性能衰减过程及机理.结果表明:钢渣的掺入从衰减终值、损失率和衰减速率3个方面提高了沥青混合料的抗滑性能;SSAM抗滑性能随钢渣掺量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在50%钢渣掺量处出现拐点;荷载对SSAM抗滑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衰减过程的第2阶段至第5阶段,温度对SSAM抗滑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1阶段;钢渣集料表面纹理丰富,孔结构和孔级配更合理,从而改善了SSAM沥青膜的黏结性,提高了SSAM抗滑性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18.
王宏;朱啟昌;张科;肖华;尚康宁 《江西建材》2024,(12):10-12
为探究AC-13钢渣沥青混合料在一级公路上面层应用的可行性,文中以钢渣替代AC-13沥青混凝土中的玄武岩粗集料,进行配合比设计,路用性能验证及试验段施工研究结果表明,AC-13钢渣粗集料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及抗裂性,试验段检测数据表明,其抗滑性能优越,压实度、渗水系数均满足规范要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对钢渣作为道路基层材料进行了可行性分析,阐述了二灰钢渣混合料的合理配比,通过大量的试验对二灰钢渣混合料的力学性能和路用性能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二灰钢渣基层的抗裂性措施,为二灰钢渣在路面基层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张亚鹏杨红福孟文清崔邯龙王鹏 《新型建筑材料》2023,(5):29-34
将邯郸地区的煤矸石、钢渣和石灰按照一定配比制成混合料,采用均匀试验研究其用于路面基层的耐久性能,进行冻融循环和干湿循环室内试验,用Matlab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最后分析钢渣对混合料膨胀的影响。结果表明:5次冻融循环后,6组试件均出现了脱落和强度损失。混合料中各材料掺量对其抗冻性能有一定影响,随石灰掺量的增加,冻融后抗压强度和BDR值先提高后降低;随钢渣掺量的增加,冻融后抗压强度提高,BDR值无明显变化;15次干湿循环后,6组试件强度均提高,干湿循环后抗压强度与冻融后抗压强度规律基本相同;通过与二灰稳定煤矸石混合料进行对比发现,水化反应速率和本身物理性质是影响耐久性能的主要原因;纯钢渣浸水膨胀率小于2%,混合料后期膨胀率几乎不再增长,该混合料的体积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