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善温暖地区室内热环境的新途径—除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流域广大地区有夏闷热而冬阻冷的气候特征,过去以夏日通风隔热耐冬日保温防寒的传统措施有一定效果,但不很显著,原因是尚未抓着主要矛盾,以此来改善环境未能收到理想功效。本文论证,以降低湿度以改善内热环境这一新途径。这可能是湿热地区最为有效和最经济和节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改善建筑室内热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人们对建筑室内环境的各项要求当中,最基本的是要空气清新,温度适宜。依现代的科学技术,我们已能较好地利用空调、采暖、通风等技术手段来调节和控制室内热环境,但是这些人工的手段也带来很多不良后果,例如噪声、废气以及空气浑浊等等,有害于人的生理、心理健康,同时,能耗巨大。这不仅仅是因为机械设备的运转需要能量,而且由于建筑本身的平面、围护结构设计的欠缺或技术手段的落后,千万大量的能量散失,因而,人工手段的热调节系统得不到充分地发挥。据研究显示,在建筑总能耗中,采暖、空调、照明等能耗约为90%,其中,通过外墙损失能耗约占43%,窗约46%,因此,我们在利用空调技术改善室内热环境的同时,一定要把建筑节能的重点放在改善外墙和窗的保温隔热的性能上。 室内热环境的设计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对空间组合、造型、围护结构、绿化的合理设计,辅之以必要的采暖、通风、制冷等技术,来改善室内温度、气流、空气质量等  相似文献   

3.
除湿是解决室内热环境的有效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雅 《四川建筑》1997,17(1):50-51
本文就空气相对湿度对室内热环境影响进行分析,认为降低湿度是改善室内热环境最有效的措施,它能有效地节约空调机械能耗,从自然环境中获得舒适的热环境。  相似文献   

4.
我国第Ⅲ类建筑气候区夏季闷热,冬季湿冷,影响这一地区热环境一个重要参数就是空气的相对湿度。本文就空气相对湿度对室内热环境影响进行分析,认为降低湿度是改善室内热环境最有效的措施,它能有效地节约空调机械能耗,从自然环境中获得舒适的热环境。  相似文献   

5.
鲁中地处中纬度地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目前,鲁中地区的乡村建筑由于在设计前期缺乏建筑上的保温设计,而后期使用中又没有针对性的保温措施的改造,导致鲁中地区的乡村冬季室内温度达不到居民需求.因此基于鲁中地区的乡村建筑目前状况,考虑到鲁中地区乡村建筑的特点,乡村居民的生活习惯以及乡村地区对于造价的要求,从绿色建筑的角...  相似文献   

6.
1 前言 广东省作为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近年来生活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要求拥有一个安全、舒适、有益于健康的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成为时下追求的主要目标。而炎热的气候,是本地区人体热舒适最大的负面因素,直接影响人体的健  相似文献   

7.
武汉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中部,冬严寒夏酷暑的气候特点十分典型。武汉也是国家最早确定的新型建筑材料中型生产基地。新型墙体材料生产和应用起步较早,基础好,技术力量比较雄厚。1991年9月,国家科委,财政部以国科学705号文正式把《改善居住室内热环境研究》列入“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高新技术开发部分,并正式委托武汉市科委组织研究实施。武汉市科委组织武汉地区有关科研、生产、建筑设计施工等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课题组,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特点,广泛收集国内外建筑节能取得的成果和改善室内热环境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利用被动太阳能改善中部地区城镇住宅室内热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郎四维 《建筑技术》1996,23(11):749-751
从应用动态软件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研究,并从优化设计着手,利用被动太阳能技术实现水平室内热舒适环境条件,试点建筑科夏季实测,证明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9.
以西藏高寒地区具有典型特征的某工作站建筑作为研究对象,利用Ecotect analysis软件对改善前后室内热环境进行模拟对比分析,结合模拟分析的结论提出西藏高寒地区建筑室内热环境改善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0.
自然通风作为一种对自然资源的可再生利用,对于同时满足建筑节能减排和改善室内热环境的双重作用具有显著的效果。以重庆地区为例,通过对重庆地区的自然通风作用的风力资源分布的分析,得到了重庆地区夏季主导风向为西北,冬季主导风向为西北,常年风力分布为西北偏北风为主。通过对实地建筑的室内通风效果的测试研究表明,在考虑了自然通风的作用下,室内的气流速度由0.00变为0.15,室内环境的温度最高由28.5变为27.1,室内热环境的不满意率由25%~30%变为10%~15%,由此可见,自然通风对于改善室内热环境的作用较为显著。通过研究,初步探明了重庆地区自然通风对室内热环境的改善强度,并为建筑设计充分考虑自然通风的作用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