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既有住区是社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老龄化最集中的地区。文章通过总结我国既有住区公共空间适老化现状的主要问题,并结合老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分析,得到其对公共空间的诉求,并探索我国既有住区公共空间改造更新的策略,以期为未来住区环境整治改造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郑玥 《居业》2021,(9):98-99
苏州老年化程度位居全国前三位,并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预计到2030年,老年人口将超过250万,并且已经进入了"深度老龄化"阶段.本文立于客观观察的角度,对苏州三个老年人口比例较高的既有住区的公共空间情况进行了友好性评价,总结比较了住区的不同属性对于老年人的影响,为今后苏州建设老年友好型住区提供参照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老龄人口数量的不断上升,城市中既有住区适老化程度较低与老年人居住的矛盾日益加深。基于针对合肥市4个代表性既有住区进行的实地调研以及对老年居民适老化改造需求的问卷调查、访谈,汇总、分析了既有住区老年人对适老化改造的总体意愿和具体需求,旨在提高老年人在既有住区中的居住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5.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嘚瑟不断加重,单位型住区中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而这些住区中的住宅,大都是不带电梯的多层住宅,其很多方面都已不能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因此,有必要对这类住宅的适老化改造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居家养老是我国政府应对老龄化的基本政策。既有住区作为居家养老的主要载体,普遍存在各类安全隐患,亟待改造。本文从安全需求角度出发,深入剖析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及使用需求,从畅通沟通渠道、健全标准体系、消除物理障碍、丰富活动空间4个层面提出适老化改造策略,以期消除既有住区安全隐患,提升适老化水平,为既有住区适老化改造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应用城市形态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从物质形态、社会形态和居民感知形态三个方面解析天津既有住区公共空间的形态特征。以黄纬路片区军民里社区为例,探讨了既有住区公共空间的微更新设计策略和方法,为改善既有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提供了科学而清晰的研究方法和设计流程。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老旧住区的现存问题,将包容性设计作为适老化改造的手段,从老旧住区的使用群体特征及需求分析出发,对住区的外部空间进行分析评定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包容性设计理论提出一系列适老化改造策略,期望帮助改善老旧住区的老年人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9.
传统住区更新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主角,作为传统住区的魅力场所和精髓所在,传统住区中的公共空间是住区内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重要空间,同时也对传统住区的风貌、特色、活力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阐述了传统住区公共空间的空间特质和蕴藏在其中的人文内涵,并结合沈阳铁西区工人村的改造实例,探讨我国传统住区更新中公共空间创造的途径和要点。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长春市部分住区进行实地调研以及对老年居民适老化改造需求的问卷调查、访谈,结合汇总结果对长春市既有住区适老环境现状的分析以及适老化改造与优化原则,提出长春市既有住区适老化的一些策略,希望对长春市居住品质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外部开放空间的公共空间,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影响着空间、人和社会的关系,也连接着风景园林、城乡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和社会学等多个领域。随着当前社会经济背景的变化,城市物质环境与社会网络进入了缓慢、谨慎的微更新阶段。不同于以众参与和社区营造方面,基于社区营造的城市公共空间微更新强调社区更新应当注意保护与发展社区文化,通过结合使用者和原住民的日常生活,保障空间物质环境和居民生活的真实性。通过研究社区和社群的结构、关联度和相互之间的组织协作模式,基于社区营造的城市  相似文献   

12.
曹海婴 《新建筑》2010,(2):61-65
从分析社区和居住区概念的关联性着手,通过考察我国居住区公共空间布局结构的转变,探讨了居住区公共空间不同的运行方式和作用。指出:与传统社区单向的公共性不同,当代住区公共空间具有双重的公共性,因此模拟传统社区生活的规划思路无助于弥合当代城市社会空间的裂痕。最后本着建立和谐城市社会的原则,对住区公共空间规划策略作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14.
15.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城市公 共健康提出了新挑战,如何通过既有空间环 境更新有效提升健康促进与可防疫能力建 设、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为当前健 康城市发展所面临的新课题。基于相关理 论梳理,构建健康促进和防疫支持的“双效 健康城市”框架探讨环境更新要素与设计方 法,结合苏州金鸡湖环湖绿道更新案例展开 应用探讨,提出了城市既有公共空间环境更 新的若干设计策略与途径,以期全面提升城 市空间韧性和公共健康防疫力,助力健康城 市建设。  相似文献   

16.
徐进勇  陈宁 《建筑与环境》2009,3(2):125-128
居住空间扩展对城市空间发展,人们居住区位选择都有着重要意义,广州市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就出现居住空间向外扩展的现象,本文通过对广州市居住空间扩展的主要区位和方式进行研究,试图为居住空间规划和开发建设的相关课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新冠肺炎疫情自2019年末暴发至今,城市既有社区空间暴露出"管控紊乱、被动不适"的问题,忽视了人、空间与健康之间的动态适宜性.文章解析既有社区空间的核心要素,从应急的设施与空间、交通流线、社区协作等方面归纳社区空间存在的问题.从多维视野,梳理安全健康相关理论,建立"肌体-空间-行为"模式的认知基础,明晰安全健康社区概念.结合免疫系统的生物智慧,启迪社区空间营建的思维,提出边界管控、内部调适、全域协同的适宜性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以特殊疫情时期住区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疫情防控中产生的规划设计问题为研究对象,分析突发疫情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对住区空间使用的变化.并从住区环境要素的更新措施出发,探讨基于健康城市理念的住区更新策略和遭遇突发疫情状况的住区规划与空间设计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分析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的评价研究入手,针对目前评价体系所存在的不足,尝试寻找适用于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的居住区公共空间评价模式.首先从评价体系的建立目标分析开始,提出以可持续发展观为导向、以绿色建筑技术和舒适健康为标准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原则;而后针对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的特征,围绕评价目标,分析建立了包括生态规划、紧凑联系空间、绿色技术、舒适健康等较为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针对各项评价指标对评价目标的不同重要性,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确定了各级指标评价因子对于评价目标的权重系数,并确立了评价体系的评判等级.  相似文献   

20.
蒋敏 《重庆建筑》2015,(4):18-21
住区公共空间的相互关系和构形会影响居民在住区中的认知和行为。三个不同空间结构住区的实证研究表明全局整合度和全局选择度能在一定程度反映住区空间结构的等级性和可达性,从而刻画不同空间结构带来的不同的意念社区。并且,研究表明公共空间自身的构形也会影响空间的使用,空间句法能够有效地刻画空间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