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作为当代老年居民日常休闲、社交活动的主要载体——住区公共活动空间,现已成为当下城市适老更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天津市为例,在对既有住区使用现状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探究既有住区公共活动空间适老化使用的影响因素,并针对老年居民的户外活动需求及特征,为天津既有住区公共活动空间提出适老化的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2.
既有住区是社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老龄化最集中的地区。文章通过总结我国既有住区公共空间适老化现状的主要问题,并结合老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分析,得到其对公共空间的诉求,并探索我国既有住区公共空间改造更新的策略,以期为未来住区环境整治改造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苏州老年化程度位居全国前三位,并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预计到2030年,老年人口将超过250万,并且已经进入了"深度老龄化"阶段.本文立于客观观察的角度,对苏州三个老年人口比例较高的既有住区的公共空间情况进行了友好性评价,总结比较了住区的不同属性对于老年人的影响,为今后苏州建设老年友好型住区提供参照依据. 相似文献
4.
5.
6.
7.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嘚瑟不断加重,单位型住区中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而这些住区中的住宅,大都是不带电梯的多层住宅,其很多方面都已不能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因此,有必要对这类住宅的适老化改造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9.
《建设科技(建设部)》2018,(21)
论文界定城市既有住区住宅适老化改造范围为住宅套内空间和住宅公共空间;依据相关设计规范,结合文献计量研究方法,从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功能性角度,构建住宅适老化设计指标体系,并对指标内涵进行详细描述;通过对南京市既有住区调研,验证指标选取的合理性,分析了既有住宅适老化设计存在的问题,调查了居民对选取指标改造的需求度,构建了基于居民需求度的多层次既有住区住宅适老化改造设计指标,分为基础性指标、发展性指标、辅助性指标,旨在为既有住宅适老化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外部开放空间的公共空间,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影响着空间、人和社会的关系,也连接着风景园林、城乡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和社会学等多个领域。随着当前社会经济背景的变化,城市物质环境与社会网络进入了缓慢、谨慎的微更新阶段。不同于以众参与和社区营造方面,基于社区营造的城市公共空间微更新强调社区更新应当注意保护与发展社区文化,通过结合使用者和原住民的日常生活,保障空间物质环境和居民生活的真实性。通过研究社区和社群的结构、关联度和相互之间的组织协作模式,基于社区营造的城市 相似文献
12.
从分析社区和居住区概念的关联性着手,通过考察我国居住区公共空间布局结构的转变,探讨了居住区公共空间不同的运行方式和作用。指出:与传统社区单向的公共性不同,当代住区公共空间具有双重的公共性,因此模拟传统社区生活的规划思路无助于弥合当代城市社会空间的裂痕。最后本着建立和谐城市社会的原则,对住区公共空间规划策略作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城市公
共健康提出了新挑战,如何通过既有空间环
境更新有效提升健康促进与可防疫能力建
设、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为当前健
康城市发展所面临的新课题。基于相关理
论梳理,构建健康促进和防疫支持的“双效
健康城市”框架探讨环境更新要素与设计方
法,结合苏州金鸡湖环湖绿道更新案例展开
应用探讨,提出了城市既有公共空间环境更
新的若干设计策略与途径,以期全面提升城
市空间韧性和公共健康防疫力,助力健康城
市建设。 相似文献
16.
居住空间扩展对城市空间发展,人们居住区位选择都有着重要意义,广州市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就出现居住空间向外扩展的现象,本文通过对广州市居住空间扩展的主要区位和方式进行研究,试图为居住空间规划和开发建设的相关课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以特殊疫情时期住区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疫情防控中产生的规划设计问题为研究对象,分析突发疫情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对住区空间使用的变化.并从住区环境要素的更新措施出发,探讨基于健康城市理念的住区更新策略和遭遇突发疫情状况的住区规划与空间设计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分析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的评价研究入手,针对目前评价体系所存在的不足,尝试寻找适用于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的居住区公共空间评价模式.首先从评价体系的建立目标分析开始,提出以可持续发展观为导向、以绿色建筑技术和舒适健康为标准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原则;而后针对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的特征,围绕评价目标,分析建立了包括生态规划、紧凑联系空间、绿色技术、舒适健康等较为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针对各项评价指标对评价目标的不同重要性,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确定了各级指标评价因子对于评价目标的权重系数,并确立了评价体系的评判等级. 相似文献
20.
BU Xueyang PhD Associate Professor Vice Dean Planning Department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P.R.China.YUN Yingxia Professor Dean P.R.China. 《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2011,(3):50-55
The public space of community is not only significant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residents’ daily life but also the important means to realize urban sustainability.It is necessary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the physic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city in order to build a harmonious and livable city.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dicators are very useful tools.The design of the indicators involves the site investigation,and selection and modification of indicators.It can provide guidance to related plans by making scientific decision on the core target of the public spac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