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对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多年以来作了大量研究。北京市规划院的高级建筑师王屹同志,在职期间曾长期从事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工作,退休后仍然思维不停,笔耕不止。本期刊登的“北京旧城中轴线保护析论”,就是其“名城北京保护析论”系列篇中的一章。作者和本刊都希望此文能对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有所借鉴。在今后适当的时候,本刊将陆续选登此系列篇的其他章节。  相似文献   

4.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第61条"旧城整体保护"第1项规定:"保护从永定门至钟鼓楼7.8公里长的明清北京中轴线的传统风貌特色".应当说,这是抓到了保护北京旧城的重中之重.但中轴线上的"传统风貌特色"几经变化,应当具体分析.为此,笔者仅就有关内容试为述略.  相似文献   

5.
作为体现北京古都风貌重要标识的旧城中轴线,是北京城市形态与城市文化的重要魅力之源。这条中轴线在城市设计、城市文化营造方面的突出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作为城市"中心之轴"的强烈可意象性、作为城市"文化之轴"的丰富人文性和作为城市"审美之轴"的有机和谐性。  相似文献   

6.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4~2020年)时值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总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7.
8.
9.
观察中国古建筑遗址,从城市遗址发掘后的考证可以发现,无论是建筑单体、建筑群体,还是城市,都有一条中轴线.北京城是一座完全按照传统礼制规划建造的城市,其主要特点便是城市的中轴线.北京中轴线已经启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一件好事.  相似文献   

10.
11.
2002年,《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出台不仅将北京的历史文化保护区扩展到40片,而且明确提出北京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与文化遗产,应高度重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北京旧城区的更新与发展问题受到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在总结以往北京旧城保护与建设相关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分析城市文化对于城市形象的重要性,重在提出建立北京旧城新形象的两大策略。  相似文献   

12.
<正>肇始于元、生发于明清的北京旧城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向北依次经正阳门、大明门(清代称大清门,民国称中华门,后拆除)、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坤宁宫、神武门、北上门(后被拆除)、景山最高点万春亭、  相似文献   

13.
四合院民居,是中华民族的祖先用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建造的以居住为主要功能的一种房屋建筑形式。四合院民居从在中华大地上出现迄今已有超过2000年的历史。早期,无论在造型还是选材与质量上,都有一个逐步完善升华的过程。今天人们看到的北京四合院,始建于元朝,而大规模营建是在明朝,称明北京城的明四合院。明四合院与明宫城、明古城墙一样历史悠久,故此,它也是明北京城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北京历史性的胡同街巷格局,胡同-四合院的传统建筑形态,是北京旧城风貌的重要载体.其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在于它和宫苑、庙宇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组成我国封建时代规模最大、最完整的都城.它不仅保存了500多年前都城的物质形态,而且保存了500多年来的生活形态.这是北京最有价值的文化遗存,700多年前的胡同还活在今天的城市里的古都,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可是,北京对旧城历史文化风貌的保护却走了一条漫长、曲折、艰辛的道路,探索中走了许多弯路,也有许多失误.  相似文献   

15.
金磊 《住宅产业》2011,(5):24-28
北京旧城是我国历史性城市的典型代表,被誉为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其北京传统中轴线(南起永定门中心点,北至钟楼的中心点,全长7.8公里)更称作世界城市建设史上的奇迹。本文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研究了北京中轴线的演变史,探讨了加大传统中轴线保护的思路与方法,旨在为启动北京传统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奠定城市设计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6.
北京旧城近年来的发展及面临的问题 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体制逐步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经过20多年的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对外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涌入中国,而北京由于她特殊的身份而成为投资热点.  相似文献   

17.
整体环境持续恶化"整体环境持续恶化"是2010年3月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向北京市政协文史委员会所作的《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情况汇报》(下称《情况汇报》)中提到的。《情况汇报》说,"旧城的整体环境持续恶化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扭转,如对于旧城棋盘式道路网骨架和街巷、胡同格局的保护落实不够。据有关课题研究介绍,旧城胡同1949年有3250条,1990年有2257条,2003年只剩下1571条,而且还在不断减少。33片平房保护区内仅有600多条胡同,其他胡同尚未列入重点保护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徐苹芳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考古学会会长。数十年来,他不仅参与、主持了国内许多重大项目的考古发掘工作,且多有著述。他对中国城市的起源、发展,特别是对古代的城市规划也有着很深入的研究,早在1980年就曾此问题发表过演讲。前不久,他先后在“北京史研究会”“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所”的学术会上发表了题为《论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古代城市规划及其保护》的演讲。  相似文献   

19.
论北京旧城的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旧城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都城建设的杰出典型,设计思想明朗,主题突出,具有高度艺术水平,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解放后,在历史形成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体现了批判继承、推陈出新的原则,开始呈现出社会主义人民首都的新格局,反映出新时代的主题思想。今后应充分考虑什刹海及其周围地区在继续发展这一主题思想上的重大作用,把旧城的改造推向新的艺术高峰。  相似文献   

20.
北京中轴线城市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方案是对包括以天安门、故宫为中心长8Km的历史中轴线在内的南北长35Km南北向的北京中轴线所作的城市规划方案。共有7家设计公司参加了此国际设计竞赛,北京市将根据这7家的方案。归纳成一个实施方案。作为面向2008年的奥运会及北京市的长远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