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B族维生素是人体维持正常生体机能的一类必需营养物质,适量的摄取B族维生素对婴幼儿的成长发育至关重要,而分析测定婴幼儿配方食品中的B族维生素含量对于科学的指导和研究其添加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婴幼儿配方食品中B族维生素的测定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检测技术包括分光光度法、荧光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试管法等,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目前,婴幼儿配方食品中B族维生素使用试管法较普遍,该方法具有样品处理和操作便捷,应用范围和灵敏度均良好等特点。 本文也对目前婴幼儿配方食品中B族维生素的测定技术中的问题和前景与方向提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分离测定军用食品中维生素B_1、维生素B_2、维生素B_6和尼克酸四种B族维生素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各类果蔬,饮料及维生素C(VC)制剂是摄入VC的主要来源,对无锡地区销售的各类食物中的VC含量进行检测,目的在于了解市售产品中的VC含量,评价无锡地区居民膳食中VC的摄入量,为企业合理制订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显著提高,我国食品生产行业规模越来越大,但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对国家形象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本文简要概述了食品检测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提高食品检测质量的相关建议,希望为食品检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6.
维生素检测背景
市场上,食品添加剂像药品一样被标注上“剂量”。一般的添加食品有婴儿配方食品、谷类产品和果汁.可以为日常饮食添加更多营养成分。食品中添加的维生素必须进行严格控制.维生素在添加进食品之前就应通过检测,如果储存后再使用,则应重新检测。 相似文献
7.
维生素的热稳定性及常压油炸对食品维生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内的油炸食品多采用常压高温油炸,其油温大都在160℃左右,且有充分的氧存在,因此油炸对食品中维生素的影响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1维生素的稳定性维生素的稳定性不是指多种不同维生素的性质,而是指一种通常称为同效维生素的多种化学物质。这些同效维生素...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食品接触材料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建设为主线,结合食品接触材料风险监测、风险评估及相关基础研究在标准体系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展现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成立十年间在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性管理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效,分析目前存在的短板和原因,提出后续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9.
10.
食品安全关乎国计民生,对社会经济稳健发展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与全球化趋势的加速推进,食品安全问题愈发严峻,成为亟待全球共同应对的重大议题。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以人工智能(AI)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与价值。AI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精准的模式识别与预测分析功能,为食品安全问题预测与监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有效提升了食品安全管理的效率与精确度。AI实现了食品病原体检测与鉴定、新鲜度评估、保质期预测、食品掺假识别及食品安全预警等。本文综述AI在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AI在食品安全风险因素检测中的应用,尤其聚焦在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检测。同时,系统总结AI在食品质量安全评估中的应用,包括食品掺假识别、货架期预测及食品标签真实性检验。此外,阐述AI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即食品安全预警系统的构建和食品安全追溯技术的智能化,并讨论当前AI在食品安全领域应用中面临的局限性和未来应用前景,旨在为保障公众健康,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1.
12.
13.
侧流免疫层析技术(lateral flow immunoassay,LFIA)不仅有效结合了层析技术的分离能力和免疫分析的高度特异性,而且操作简单、检测快速、价格低廉,为食品安全现场检测提供了一种理想的技术平台。常规的LFIA主要以纳米金颗粒作为信号标记材料,该种方法检测灵敏度相对较低,仅能满足定性和半定量检测。为了提高LFIA的检测性能,近年来研究者做了大量的努力。本文总结了LFIA的检测原理及其在在信号标记材料、信号增强方式、多元分析物同时检测、信号读出方式等方面的技术改进,并讨论了LFIA现有的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食品行业的立法和监管机构对食品中的过敏成分的检测越来越关注。食品过敏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食品安全问题,而由其引起的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因而采用合适的方法对其进行检测是十分必要的。对目前有关食品过敏原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和核酸检测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并探讨食品中过敏原检测方法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食品制造业虽然起源很早,但工业化程度较低。近年来,频发的食品安全事故又将食品产业推入信任危机时代。而食品标准作为食品安全的第一道关口,对产品安全、生产安全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目前的食品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中国的特色产品众多,国家标准不可能覆盖和适用所有的产品,因此,利用现有的国家、行业标准,制定合理的企业标准成为目前众多企业面临的技术问题。本研究从标准制定的角度,阐述在制定食品企业标准过程中应注意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18.
冷冻调理食品行业标准与产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翔华 《冷饮与速冻食品工业》2004,10(1):1-3
分析了我国冷冻调理食品行业的基本现状,指出了我国冷冻调理食品行业亟须标准化、规范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参照发达国家的行业标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冷冻调理食品进行了科学分类,制定了行业标准,同时对冷冻调理食品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提出了确定原则。 相似文献
19.
The 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SPS) Agreement under the World Trade Organisation (WTO) provides the right to member countries trading in food commodities to take measures to protect plant, animal and human health. However, these measures cannot be arbitrary, but should be based on scientific risk assessments performed according to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The agreement also requires countries to adopt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such as those developed by the 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for food safety and by the World Animal Health Organization (OIE) for animal health. Scientific risk assessments required for development of food safety standards are performed by FAO/WHO. Some examples of food safety standards set by the 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based on risk assessments are microbiological criteria for Listeria monocytogenes in ready to eat foods and Guidelines for control of pathogenic Vibrio spp in sea food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