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涤棉精梳系列府绸条干疵布成因的分析总结了如何提高布面实物质量的经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3.
4.
本文从对试验数据的研究出发,结合并条牵伸、并合原理以及涤棉混纺工艺特性的分析,论述了在T/CJ13tex纱生产中不采用涤预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6.
本文从对试验数据的研究出发,结合并条牵伸、并合原理以及涤棉混纺工艺特性的分析,论述了在T/C J13tex纱生产中不采用涤预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为充分发挥电子清纱器的清疵功能,提高筒纱质量,对LOEPFE FR-700型电子清纱器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三种方案的试验对比.通过对筒纱10万m纱疵情况进行统计对比,确定了优选的工艺参数:N通道D=5倍;Short通道L=1.0 cm,D=2.4倍;Long通道L=60 cm,D=1.4倍;Line通道L=20 cm,D=-50%.指出:电子清纱器工艺参数的设定应综合考虑纱疵分级规定和后道工序的要求及生产效率来制定. 相似文献
8.
探讨CJ/T 60/40 13 tex纱生产工艺。围绕降低棉结和毛羽,通过各工序优化纺纱工艺参数和采用必要的技术措施,开清棉工序适当降低各部打手速度;梳棉工序优选针布和梳理工艺参数;精梳工序适当调整隔距;并粗工序采用合理的牵伸倍数和纺纱速度;细纱工序优化专件配置和调整纺纱十段速度;络筒工序采用合理的张力和络纱速度;加强温湿度和基础管理,使CJ/T 60/40 13 tex纱质量达到用户的较高要求。 相似文献
9.
纬缩是纬纱扭结织入布内,或者起圈出现于布面上的一种密集性疵点,我厂自制织40×40 139×69及40×40 133×72府绸以来,曾先后遇到过四种不同类型的纬缩疵点——扭结纬缩;经向一直条纬缩;一处性方块型纬缩;分散性纬缩——不仅影响产品质量的提高,同时亦影响国家计划的完成.针对40×40府绸的特点(经纱的纱支细、密度高,经向的紧度大,布幅宽等要求)经过长期反复研究,试验测定初步弄清了纬缩疵点在织造中产生的原因,并相应的采取了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T/CJ9.8tex纱络筒速度的优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公司在№-Ⅱ型络筒机上用同批次管纱、分别采用不同的车速(1 200 m/min、1 400 m/min、1 600 m/min),对经过毛羽减少装置络筒后的管纱毛羽情况进行了测试(见表1).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提高T/C13tex纱质量的实践何丽君(仪征化纤常州大明公司)PracticeofImprovingT/C13texYarnQuality¥HeLijun由于产品质量的激烈竞争,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厂老车间是70年代设备,生产的成纱已不能适应... 相似文献
15.
16.
为了解决涡流纺T/CJ 65/35 18.22 tex纱易产生短粗节,影响布面效果的问题,以涡流纺纱的成纱机理和两种原料纤维的性能差异为突破口,从原料选用、工艺流程及其配置,设备、器材维护及环境等角度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制定多种控制措施。指出:因涤/棉混纺纱纤维长度和性能差异较大,导致成纱后纱线结构波动较大,易产生短粗节;通过严格控制短纤维含量,改善混纺纤维的性能差异,加强纤维梳理力度,合理分配各道并条牵伸倍数,优化工艺流程及配置,规范运转操作法,制定合理清洁、检查周期,适宜的温湿度环境等,可减少纤维损伤,解决短粗节问题并保证成纱质量;新纤维、新材料与纺纱新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丰富涡流纺纱品种结构,但一些纤维与品种在涡流纺生产上还存在技术局限性,应紧贴生产需求,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攻关。 相似文献
17.
18.
从原料的选配、各工序工艺参数和生产管理等方面介绍了用有色和无色三角涤纶纤维、强光涤纶纤维和粘胶纤维开发多彩钻石纱线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高比例涤纶涤棉府绸具有手感滑爽、光洁、保形性好、易洗快于等特征,但增加涤纶含量给经纱上浆带来较大困难,造成织造时开口不清,挂花,落浆增加等问题。如果单纯提高上浆率,不仅效果不佳,反而会增加浆料成本。为此我们针对T/C(90/10)45X45110X76158cm品种在织造中存在的问题,对浆料配方做了一系列调整,选用上海西达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CD—PT和CD-52浆料。互指标测试见表1。2浆料配方见表2。3调浆方法采用两步法调浆。将50kgPVA及5kgCD-PT投入规定体积水的调浆桶内,搅拌均匀后加热烧煮1h;再将25kg变性淀粉、2kgCD-5…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