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茶多酚延缓冷藏大黄鱼肌原纤维蛋白变性降解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经过0.3%茶多酚浸泡的养殖大黄鱼鱼片和对照组在-2℃冷藏条件下25 d内肌原纤维蛋白生化特性以及鱼糜凝胶特性变化规律。定期分析处理组和对照组大黄鱼肌原纤维蛋白生化指标(钙酶活性、巯基含量和表面疏水性)和鱼糜凝胶特性指标(凝胶弹性、凝胶强度和凝胶持水性)。试验结果表明,茶多酚处理组和对照组的鱼片肌原纤维蛋白的生化特性具有显著差异性,储藏期间鱼片中肌原纤维蛋白的SH含量下降,表面疏水性增大,Ca2+-ATPase活性逐渐下降。同时显示,冷藏过程中茶多酚处理组和对照组鱼糜凝胶弹性、凝胶强度及凝胶持水性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明显下降。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肌原纤维蛋白发生一定程度的降解。此外,肌纤维蛋白质的SH含量和表面疏水性与贮藏时间呈显著线性相关,可以作为蛋白质变性程度的指示指标。茶多酚能延缓肌原纤维蛋白变性和降解程度,延缓鱼片和鱼糜氧化变质程度。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养殖大黄鱼鱼肉为原料,经过超高压处理(压力:150、200、250、300、350、400、450、500 MPa;保压时间:5、10、15、20、25、30 min)后,通过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肌原纤维蛋白的内源荧光强度,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测定肌原纤维蛋白官能团结构,采用圆二色光谱法测定蛋白二级结构变化,采用激光拉曼光谱法分析蛋白质的化学基团信息,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法分析蛋白微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养殖大黄鱼鱼肉肌原纤维蛋白的荧光及最大发射波长受处理压力和保压时间的影响而变化,随着压力的增大和保压时间的延长,最大发射波长峰值变大;超高压处理影响了肌原纤维蛋白的三级结构,其氨基酸残基所处化学环境极性增强;超高压处理影响了肌原纤维蛋白的二级结构,其α-螺旋含量随压力的升高和保压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超高压处理影响蛋白构象变化并引起蛋白变性,压力越大、保压时间越长,其变性程度越大,变性程度直接影响着肌原纤维蛋白的微观结构。养殖大黄鱼肌原纤维蛋白在超高压处理后结构发生了变化,其二级、三级结构均有改变并引起蛋白变性,鱼肉品质随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液氮冻结对大黄鱼肌原纤维蛋白结构的影响。方法 通过荧光分光光度法、傅里叶红外法、圆二色光谱法、激光拉曼光谱法等分析, 探究液氮冻结对大黄鱼肉肌原纤维蛋白结构的变化。结果 冻结后大黄鱼肉肌原纤维蛋白表面疏水性上升, 巯基含量下降, 蛋白质二、三级结构在冻结下发生改变, α-螺旋的含量被下降, 转化为β-折叠和无规卷曲, 影响肽链结合的紧密性。结论 蛋白结构的变化影响大黄鱼肉中肌原纤维蛋白的二、三级结构, 进而影响鱼肉的品质特性。 相似文献
4.
以深水网箱和筏式网箱养殖大黄鱼为对象,通过对其基本营养成分、脂肪酸、氨基酸、质构、色泽等品质指标及重金属安全性进行分析与比较,为优化养殖模式及后续加工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两种养殖模式大黄鱼蛋白质、水分、灰分和脂肪差异不显著(p>0.05),但深水网箱组具有蛋白质高、脂肪低的趋势特征。深水网箱组饱和脂肪酸及单不饱和脂肪酸均高于筏式网箱组,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低于筏式网箱组;两种养殖模式大黄鱼均检出16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半胱氨酸含量最低,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比值为41.93%和41.59%,均符合WHO/FAO推荐AAS和CS标准。深水网箱与筏式网箱组大黄鱼呈味氨基酸与总氨基酸比值分别为40.61%和40.85%,差异不显著(p>0.05)。两种养殖模式大黄鱼铜、铅、汞、无机砷和镉等重金属含量均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筏式网箱养殖大黄鱼外观色泽更黄,但硬度、凝聚性、弹性、胶黏性、咀嚼性、回复性均低于深水网箱组,表明深水网箱养殖大黄鱼更有嚼劲,口感更好。 相似文献
5.
两种养殖模式大黄鱼营养品质及其重金属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深水网箱和筏式网箱养殖大黄鱼为对象,通过对其基本营养成分、脂肪酸、氨基酸、质构、色泽等品质指标及重金属安全性进行分析与比较,为优化养殖模式及后续加工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两种养殖模式大黄鱼蛋白质、水分、灰分和脂肪差异不显著(p0.05),但深水网箱组具有蛋白质高、脂肪低的趋势特征。深水网箱组饱和脂肪酸及单不饱和脂肪酸均高于筏式网箱组,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低于筏式网箱组;两种养殖模式大黄鱼均检出16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半胱氨酸含量最低,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比值为41.93%和41.59%,均符合WHO/FAO推荐AAS和CS标准。深水网箱与筏式网箱组大黄鱼呈味氨基酸与总氨基酸比值分别为40.61%和40.85%,差异不显著(p0.05)。两种养殖模式大黄鱼铜、铅、汞、无机砷和镉等重金属含量均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筏式网箱养殖大黄鱼外观色泽更黄,但硬度、凝聚性、弹性、胶黏性、咀嚼性、回复性均低于深水网箱组,表明深水网箱养殖大黄鱼更有嚼劲,口感更好。 相似文献
6.
自由基氧化对大黄鱼肌原纤维蛋白交联和聚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食品学报》2015,(4)
采用不同浓度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氧化体系对大黄鱼肌原纤维蛋白进行模拟氧化,研究自由基氧化对肌原纤维蛋白交联和聚集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种自由基氧化体系均会导致大黄鱼肌原纤维蛋白羰基含量升高,同时发生不同程度的交联和聚集。在羟自由基氧化体系中,肌原纤维蛋白质粒径增大,且当H2O2浓度为10 mmol/L时达到最大粒径396.1 nm;在超氧阴离子氧化体系中,蛋白质主要发生降解作用使粒径减小,而黄嘌呤浓度为1 mmol/L时仍有部分大粒径的蛋白质生成。两种自由基体系中,总巯基的不断减少以及二硫键含量的增加表明巯基氧化形成二硫键是肌原纤维蛋白主要的交联方式之一。二聚酪氨酸含量显著增加表明氧化蛋白质的聚集也与其他共价键或非共价键生成有关。SDS-PAGE显示,两种自由基体系氧化引起的蛋白质聚集主要由二硫键交联所致,而在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氧化体系中肌球蛋白重链受到其他交联方式的影响。羟自由基氧化体系对蛋白质交联和聚集影响比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体系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羟自由基氧化体系对大黄鱼肌原纤维蛋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羟自由基氧化体系模拟氧化,研究在不同氧化时间(1、3、5 h)和不同的H_2O_2浓度(0、0.1、1、5、10、20 mmol/L)下,大黄鱼肌原纤维蛋白的羰基含量、表面疏水性、活性疏基含量、溶解度和持水性五个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羟自由基氧化会引起大黄鱼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 isolate,MPI)结构发生改变,随着浓度和时间的增加,羰基含量总体上升,表面疏水性稍有升高,氧化时间不变(1 h)时,随着H_2O_2浓度的增加,活性巯基含量呈降低趋势。氧化时间为1、3 h时,经H_2O_2处理后,溶解度明显呈下降趋势,在5 h时,其溶解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氧化时间为5 h时,随着H_2O_2浓度的增加,蛋白持水能力下降。SDS凝胶电泳分析发现,蛋白质氧化会导致蛋白质分子间发生交联。这些变化说明,自由基氧化体系对大黄鱼肌原纤维蛋白的结构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鸡肉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脂肪氧化酶-亚油酸体系研究了蛋白质氧化对MP加热过程中的流变性质、凝胶状态下的二级结构和疏水相互作用的影响,并探讨了加热过程中的流变性质、凝胶状态下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与疏水相互作用的内在联系。研究表明,与其他亚油酸浓度处理的样品相比,亚油酸浓度为2 mmol/L的MP样品的G'值(>68 ℃)最大。随着亚油酸的加入,α-螺旋含量从未氧化时的48.31%一直降低到亚油酸10 mmol/L时的最低值29.57%,而β-折叠含量则从14.75%缓慢升高到22.14%,β-转角含量也随着氧化程度的升高,从16.28%增加到21.88%,无规则卷曲的含量总体呈现升高的趋势。随着氧化程度的升高,MP凝胶的疏水相互作用先增加后降低,在2 mmol/L达到最大值,同时G'值(>68 ℃)在2 mmol/L时达到最大,这表明疏水相互作用的变化与MP凝胶中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变化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超高压处理对养殖大黄鱼肌原纤维蛋白的理化特性的影响。方法经超高压处理后测量养殖大黄鱼肌原纤维蛋白的持水性、溶解性、表面疏水性和乳化性。结果超高压处理增大了肌原纤维蛋白的持水性、溶解性、表面疏水性和乳化性。当压力350 MPa,保压时间为10 min处理时持水性最高(3.17g/g pro),溴酚蓝结合量最高(21.033μg),乳化性活性(emulsifying activity,EAI)最高(46.42 m~2/g),均高于未处理组。经超高压处理后,肌原纤维蛋白的DSC的热焓值和变性温度发生改变。在300 MPa下改变保压时间时,在10 min保压时间内随着保压时间的增长,肌原纤维蛋白的持水性、溶解性、表面疏水性和乳化性逐步增加,而乳化稳定性则降低;DSC测定中加热使氢键断裂,蛋白质有序结构发生变化、随着保压时间进一步增长,肌原纤维蛋白的持水性、溶解性、表面疏水性和乳化性开始降低。结论超高压处理对养殖大黄鱼肌原纤维蛋白的理化特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不同浓度(0~10 mmol/L)的丙烯醛溶液对大黄鱼鱼肉进行体外模拟氧化,研究脂质次生氧化产物中的小分子醛类对大黄鱼肌肉组织和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丙烯醛处理会导致大黄鱼肌纤维缝隙变大,浓度达10 mmol/L时肌纤维发生断裂和小片化,达0.1 mmol/L以上可导致肌肉持水性的下降。当丙烯醛浓度大于0.1 mmol/L时,随着浓度增加,肌原纤维蛋白羰基含量、二聚酪氨酸含量、表面疏水性显著增高,总巯基含量显著减少;活性巯基对丙烯醛较为敏感,丙烯醛浓度为0.01 mmol/L时其含量比对照组减少了40.8%。SDS-PAGE电泳表明丙烯醛氧化能使蛋白质亚基发生交联,在200 ku上方区域形成聚集体。此外,氧化还能破坏肌原纤维蛋白的凝胶性质,使其凝胶强度、凝胶持水性、凝胶白度降低。上述结果表明,丙烯醛能够破坏大黄鱼肌肉组织结构,并能引起肌原纤维蛋白氧化,从而破坏其结构和功能性质。 相似文献
11.
12.
以刚捕捞后的养殖大黄鱼为原料,以片冰为对照研究了流化冰对大黄鱼的预冷却效果以及贮藏效果。结果显示,流化冰将大黄鱼冷却至0℃仅需45 min,较片冰冷却用时缩短了一倍,预冷效果明显;鱼体终温为-1℃,处于冰温保鲜状态。在4℃贮藏条件下,流化冰组大黄鱼的感官评分均高于同期的片冰组,挥发性盐基氮(TVB-N)、菌落总数(APC)、K值和三甲胺(TMA-N)的增速均显著低于片冰组(p<0.05),货架期比片冰组延长了6 d。虽然流化冰组大黄鱼鱼肉中氯化钠含量随贮藏时间延长逐渐上升,在贮藏终点时达到0.87%,但对感官品质影响不明显。因此,流化冰处理是一种快速高效的大黄鱼预冷保鲜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大黄鱼中哈维氏弧菌毒力及耐药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鉴定海产养殖中主要病原哈维氏弧菌的毒力及耐药特性。方法采集来自于网箱养殖区病死大黄鱼,分离幵鉴定哈维氏弧菌,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分析分离株对13种抗生素的敏感特性,PCR鉴定耐药基因(tetA、tetB、ermA、ermB、ermC、mecA、aac(6’)-Ib、oqxA、sul1、sul2、mcr-1)及其毒力基因。结果从病料中分离幵鉴定出54株哈维氏弧菌,耐药分析表明对硫酸粘杆菌素、庆大霉素、四环素、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和阿莫西林均耐药, 96.2%的分离株对头孢噻呋, 92.6%的分离株对链霉素、阿米卡星表现为耐药, 88.9%的分离株对恩诺沙星, 87.1%的分离株对卡那霉素呈现高度耐受特性。所有分离株同时对9种抗生素显示100%耐药,同时耐受10种抗生素的菌株有94.4%,同时对11和12种抗生素耐受的菌株分别达到85.2%和64.8%,对13种抗生素均产生耐药的菌株达到37.0%(20/54)。耐药基因分析表明四环素类tetA为主要耐药基因,检出率高达81.5%;氨基糖苷类aac(6’)-Ib,β-内酰胺类mecA,磺胺类sul1、sul2,喹诺酮类oqxA和大环内酯类ermA、ermC分别检出4~7株。毒力基因分析表明toxR携带率高达75.9%。结论本研究分析了海产养殖中主要病原哈维氏弧菌感染状况,其耐药严重且普遍携带毒力基因,表明哈维氏弧菌耐药和毒力对海产养殖造成重要威胁。同时本研究为弧菌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2):172-177
以大黄鱼为原料,按照传统糟制工艺制成糟鱼。不同糟制时期大黄鱼取背部肌肉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和凯氏定氮仪等理化检测方法分析大黄鱼糟制过程中营养成分变化分析并作出评价。结果表明:(1)水分含量由糟制初期60.38%逐渐降低至54.50%,并于发酵后期趋于稳定;粗脂肪从20.54%逐渐降低至13.01%;粗蛋白质含量在糟制周期内从21.05%到19.00%缓慢降低;灰分含量在糟制过程中略微降低。(2)糟制大黄鱼棕榈酸和硬脂酸是主要的饱和脂肪酸,棕榈油酸和油酸是含量最高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中EPA和DHA含量较高。EPA+DHA含量在整个糟制过程中保持较高水平,达到18%左右。(3)糟制过程中样品氨基酸配比合理,鲜味氨基酸含量在糟制过程中经过微生物的作用逐渐增加且高于鲜鱼中鲜味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量的比值均大于38%,均超过WHO/FAO标准(35.38%);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比例均超过70%,均高于WHO/FAO提出的参考蛋白模式标准(60%)。 相似文献
16.
养殖大黄鱼鱼鳔的营养及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养殖大黄鱼、带鱼、鲐鱼3种东海常见海鱼的鱼鳔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连用(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GC-MS)、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spectrometry,ICP-MS)等技术对3种鱼鳔的氨基酸、脂肪酸组分和矿物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大黄鱼鱼鳔的各项指标优于带鱼和鲐鱼鱼鳔,其中大黄鱼鱼鳔中的呈味氨基酸含量达58.55 g/100 g,同时甘氨酸、丙氨酸、精氨酸等功能性氨基酸含量较高,表明大黄鱼鱼鳔营养价值较高,且在海鲜调味料的生产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大黄鱼鱼鳔的脂肪酸以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含量分别可达到13.09%和55.13%;大黄鱼鱼鳔的K、Na、Ca、Fe、Zn含量较高,其中Ca和Fe元素显著高于带鱼和鲐鱼鱼鳔,可作为补钙和补铁的良好食物来源,而大黄鱼鱼鳔中Pb、Cd、Hg、As含量均未超出国家标准的规定含量,食品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养殖大黄鱼肉鲜味美,将其加工制成鱼片等方便食品,可以拓宽低值养殖大黄鱼的加工方式,改善其加工品质,提高养殖大黄鱼的经济价值,丰富我国鱼片的市场品种,满足广大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实验得出,休闲鱼片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为:大黄鱼用乌龙茶液进行脱腥处理,调味后在80℃下干燥3h,再在160℃下烘烤5min,最后通过碾压拉松处理,生产出的鱼片外形整齐.组织质地均一、咀嚼有力、鲜香适中,有鱼片特有的香味,无酸败及其他异味.大黄鱼鱼片最佳调味配方为:蔗糖23g,味精4g,辣椒粉5g,花椒粉4g.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研究模拟物流条件下养殖大黄鱼品质及新鲜程度的变化。方法设定4种物流模型,分别测定模拟物流条件下养殖大黄鱼pH、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菌落总数、K值、三甲胺(trimethylamine oxide,TMA)、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的变化。结果 4种模拟物流条件中温度变化大及空气包装条件下的养殖大黄鱼品质变化较大,温度变化大的真空包装条件下的养殖大黄鱼品质变化居中,温度变化小真空包装条件下的养殖大黄鱼品质变化小。温度变化对养殖大黄鱼的品质影响较大。对比终点时间的2个模型,模型Ⅱ-真空的TMA(2.42 mg/100 g)小于模型Ⅰ-真空(3.19 mg/100 g)。模型Ⅱ-真空中TVB-N(28.47 mg/100 g)远小于模型Ⅰ-真空(52.80 mg/100 g)。结论模型Ⅱ-真空的物流条件可以更好地保持养殖大黄鱼的品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