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利用万用表测试9种织物经向、纬向和斜向织物润湿后干燥过程中电阻随时间变化的值.结果证明,织物电阻与时间成线性关系.织物经纬密度和方向对其吸湿件能影响较大,-般织物密度越小,吸湿性能越好;对同-织物,经向吸湿性能最好,斜向次之,纬向最差.织物干燥性能受织物经纬密度、组织和方向影响,-般缎纹干燥速率最好,斜纹次之,平纹最差;织物密度越小,织物干燥就越快;对同-织物而言,纬向干燥速率最大,斜向次之,经向最差.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十字形涤纶机织物吸湿排汗性能,利用不同结构的十字形涤纶混纺纱线,设计开发了平纹和斜纹组织的交织物,并对其吸湿排汗性能如吸湿性、透气性、透湿性、吸水性及干燥性等进行测试,分析了纤维含量及织物结构对吸湿排汗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纤维含量及织物结构对十字形涤纶机织物的吸湿排汗性能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5.
6.
采用力威龙-N吸湿整理剂对涤纶机织物进行吸湿整理.比较了染色同浴法、染后浸渍法和染后浸轧法的优缺点,以及工艺条件变化对涤纶吸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染后浸轧法操作简便,其工艺条件为:轧点压力0.3~0.4 MPa,整理剂用量6~8 g/L.吸湿整理后定形温度以170~175 ℃为宜.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对半精纺机织衬衫面料的设计与服用性能进行了研究.选用丝/绒、丝/麻、毛/绒、纯绒4种半精纺纱线,设计了9种不同织物组织和密度的半精纺机织物,并对织物的规格,透气性、透湿性、吸水性等吸湿排汗性能,刚柔性、折皱回复性、抗起毛起球性及抗静电性等服用性能进行了测试与分析,以选择能够满足夏季衬衫服用要求的半精纺织物的组织结构和半精纺织物.其研究结果对半精纺机织衬衫面料的设计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介绍了一种仿机织物风格毛涤针织物的开发与研究.生产设计时,增加了织物的涤纶质量分数和线圈密度,并加入新型高弹长丝CM800,从而在改善织物风格的同时,保证了针织物的性能特点.对所用原料进行研究分析,合理安排了生产工艺及设备,并对织物成品按照国家或行业标准进行尺寸稳定性、起毛起球、色牢度、缩率等性能测试.分析发现,该仿机织物风格毛涤针织物性能完全可达到标准要求,且仿机织物风格毛涤针织物的拉伸回复性、悬垂性及手感都优于普通针织物. 相似文献
14.
提出用于多层及复杂机织组织设计的经向分层横截面分析法,通过四层机织传送带的设计以及变截面织物的设计介绍了此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从理论上分析了机织物撕裂曲线的形成机理,找出织物撕裂曲线上与纱线滑移相关的3个指标,即,撕裂曲线的初始斜率、峰升率和峰值距.为了证实采用织物撕裂曲线的这3个指标预测其纰裂性能的可行性,织造了5种不同织纹组织、不同紧度的织物样品,研究了样品织物撕裂性能的这3个指标与其纰裂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织物撕裂曲线的这3个指标与该织物的纰裂性能紧密相关,采用织物的撕裂性能预测其纰裂性能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技术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融入社会的各行各业,使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纺织行业便是"受益者"之一。对机织物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进行研究,提出平纹织物和非平纹织物两项织物结构数学建模,总结出计算机图形理论、经纬组织单位模型两项计算机模拟原理,最后用模式范例对其进行解释,希望能为纺织工作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对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性能及其相应织物的要求进行了研究,设计了经二重碳纤维机织物结构,讨论了该结构织物用作气体扩散层对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导湿干爽面料是一种新型功能性面料,能使人体的汗液导出并保持皮肤的干爽。根据导湿机织面料的设计原理,对粘盖涤导湿机织面料的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色织毛棉灯芯绒织物采用棉经与毛纬交织,文章对该产品的规格设计、工艺设计及技术要点作了说明,并在服用性能及风格特征上与传统灯芯绒织物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