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志勇  张恒才 《纺织器材》2004,31(6):5-6,43
从理论和实验数据两方面分析讨论了弹性管材料及结构参数对其弹性的影响 ;同时讨论了加工工艺对弹性管弹性的影响 ,以及弹性管设计开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基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培养基优化的发酵经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目前较为先进的神经网络(ANN)和遗传算法结合(GA)的优化方法,通过以6种培养基组成为输入,亚硝酸盐氧化菌的活性与培养基成本之比的\"性价比\"为输出,构建结构为6-8-1 BP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的非结构模型,并以该模型为遗传算法的目标函数,进行遗传算法的全局寻优,优化得到具有最高\"性价比\"的培养基组成.结果表明,基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能较好地对培养基进行优化,并实现对发酵经济学的初步研究.通过优化,得到亚硝酸盐氧化菌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NaNO2 2.390 g/L, KH2PO4 1.355 g/L, MgSO4 0.019 g/L, NaCl 0.031 g/L, NaHCO3 4.373 g/L, FeSO4 0.005 g/L,其最优\"性价比\"为8.705,比初始的6.835提高了27.36%.  相似文献   

3.
为优化醋酸菌As1.41发酵培养基,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碳、氮源种类,并利用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寻求最佳培养基浓度。试验结果:最佳碳、氮源为葡萄糖与酵母膏;最优组合是:葡萄糖2.7%,酵母膏3.1%,乙醇6.6%,NaCl0.41g/100mL。在接种量4%,温度30℃,转速120r/min下摇床发酵5d,做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优化的培养基产酸量比优化前提高了31%,比正交试验优化结果提高了16%,说明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在培养基优化中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提高三孢布拉霉高产突变株的番茄红素产量,本研究基于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对发酵培养基的组成进行了优化。比较不同碳源、氮源、植物油对番茄红素产量和生物量的影响,确定最佳碳源、氮源和植物油。利用49组样本数据,建立以玉米粉、玉米浆、大豆油、磷酸二氢钾、硫酸镁为输入变量,番茄红素体积产量为输出变量的BP神经网络,并以建好的BP神经网络模型为适应度函数,利用遗传算法进行寻优。经过优化,得出番茄红素最大预测产量为1.27 g/L,经验证,与实际产量误差在5%以内,较优化前提高了31.6%。此时,玉米粉、玉米浆干粉、大豆油、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的含量分别为41.2、8.93、26.5、1.39、0.46 g/L。因此,BP神经网络结合遗传算法是番茄红素发酵培养基优化的有力工具,番茄红素产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成套锭子质量,介绍对经铣加工螺旋槽后的弹性管的弯曲变形,采用简易工装进行分段校直,并在校直后4 h内作定性处理的制造工艺技术及其注意事项,从而使弹性管直线度及其与轴承座、锭底组合件的同轴度达到合格。  相似文献   

6.
针对锭子弹性管传统加工工艺易造成其变形、同轴度精度差等问题,对弹性管加工工序、装夹方式、夹具及刀具等进行了一系列改进。测试结果表明:锭子弹性管加工工艺的改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弹性管锭底孔相对外圆的同轴度,保证了锭子质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可有效降低成套锭子高速运转时的振程。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锭子弹性管的减振机制,将其开螺旋槽部分作为矩形弹簧模型处理,建立了减振弹性管的抗弯刚度及底部振幅的理论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仿真分析了减振弹性管关键结构参教与其抗弯刚度和底部振动特性的耦合关系,同时结合有限元仿真及模态测试得到弹性管各阶固有频率。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槽宽和圈数的增大,刚度降低,底部振幅增加;随着壁厚、螺距、螺旋升角、弹性模量的增大,刚度增加,底部振幅降低;弹性管固有频率和锭子系统共振频率区间一致,且工作频率有效避开了共振频率。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提高BP神经网络在预测纺熔无纺布性能时的精确度,提出利用遗传算法对前期构建好3层结构的BP神经网络进行优化.使用MATLAB进行网络训练和预测,结果表明,当遗传算法优化后,将BP神经网络应用于产品性能预测的数据与实际数据进行对比,产品强力和耐静水压的绝对百分比误差在5%以内,优于BP神经网络的6%,预测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双弹性锭子的发展及各公司设计生产的双弹性锭子的结构形式,说明了双弹性锭子的结构特点及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10.
周先汉  阮少钧  成刚 《食品科学》2007,28(10):180-183
微波浸提是一个非线性、不确定因素较多的过程。本实验以荞麦皮粉总黄酮的萃取工艺为例,采用神经网络对微波浸提过程进行模拟,并用遗传算法进行工艺参数的优化,得出荞麦皮粉中总黄酮的微波萃取过程的最佳工艺为:液料比6.25、乙醇浓度54%、微波功率456W、作用时间11.3min、搅拌速率483r/min。在该工艺条件下做了验证实验,总黄酮提取得率为0.796%。并通过对比实验证实:在达到相同的提取率时微波浸提在溶剂用量、溶剂回收率等方面均优于传统萃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