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4篇
能源动力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电力线载波(power-line carrier,PLC)技术是智能配电网重要的通信手段。为适应智能配电网可能出现的新的网络拓扑结构,提出一种基于信息节点的中压电力线信道建模方法。首先在网络关键位置设置信息节点,然后根据电路基本理论和均匀传输线理论推导出各信息节点间的电流电压关系式,最后利用传输矩阵方法得到信息接收点与发射点之间的电压传输特性。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普遍适用性。该方法可适用于树形、环网以及网格化等各种网络拓扑结构,为在智能配电网中压电力线采用载波通信技术提供了较好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边缘计算的框架提出了一种并行分布式优化方法,用于求解含有海量可再生能源的微电网的复杂优化经济调度问题,有效提升问题求解效率。该方法中边缘节点只与邻居节点交换信息,降低通信复杂度,同时,各个节点并行求解,突破“组合爆炸”的束缚,提高求解效率,多次迭代即可得到全局最优解。其次,在含海量可再生能源的微电网中,构建运行成本最小优化调度模型,用提出的方法对大规模优化模型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与标准ADMM相比,在相同精度下,所提方法的迭代次数仅为ADMM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海量可再生能源输出功率波动时,分布式电源的增量成本趋于一致,表明微电网与上级电网互动调控后,所提方法能够使得微电网稳定运行,同时实现成本最小化。  相似文献   
3.
电力线载波通信元件阻抗模型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是电力系统中应用广泛的重要通信手段。建立网络中组成元件的阻抗模型是研究信道传输特性的关键和前提。对传统配电网中配电变压器及其低压侧负荷、架空线路和埋地电缆以及在线用电设备的阻抗模型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各类元件模型的建模技术,详细分析了各类阻抗模型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结合智能电网的特点,讨论了中压智能电网应用电力载波通信技术时元件阻抗建模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由于风电、光伏、小水电、煤层气发电等多种间歇性能源具备波动性、随机性等特点,大规模接入电网后将给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及控制带来很大的影响,而传统的电网运行控制系统不能完全适应对大规模间歇性能源的运行控制,因此需要开展含间歇性能源控制系统的研究,以实现对间歇性能源的运行控制。  [方法]  针对间歇性能源的特点,设计了多种能源联合运行控制系统的系统架构、关键应用技术,为间歇性能源的运行控制提供技术系统的支撑。  [结果]  所设计的多种能源联合运行控制系统实现了间歇性能源参与电网的运行控制,提高了系统应对间歇性能源波动的能力。  [结论]  系统已在贵州电网获得落地应用,验证了其对间歇性能源运行控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工业园区一般具备冷、热、电、气等多种能源形式,大多数工业园区内各种能源耦合性不强,未能有效地实现能源的相互协调转换,造成工业园区普遍存在能源浪费、能源紧缺等现象,因此需要开展工业园区综合能量管理系统的研究,以实现对工业园区内能源的运行优化控制.[方法]针对工业园区能源的特点,设计了工业园区综合能量管理系统的系统...  相似文献   
6.
电力线载波通信信道建模技术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电力线信道模型的建立和电力线载波频率的优化是电力线上实现高速数据传输的理论基础。首先简要介绍了电力线信号传输基本理论,然后按照建模所需参数的获取方法进行分类,并对各类建模技术进行了综述:将电力线信道建模技术分为自顶向下法和自底向上法两类,介绍了这两类建模技术的发展历程,并分析了各类建模技术的优缺点。结果显示自顶向下法的精确度不高,而其他学者提出的自底向上法的拓展性太差。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图论法的自底向上电力线载波信道建模方法,该方法拓展性良好。最后分析了该方法应用于智能电网中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电力物联网是电网公司数字化转型、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的重要手段。 方法 介绍了电力物联网概况与架构,重点说明了各层级功能要求与发展目标,针对综合电力公司、配电网公司、售电公司的差异,提出了各自发展电力物联网的技术方向。 结果 在输电网、配电网、营销与用电、企业管理领域提出了应用解决方案。 结论 该方案在各类电网公司得到了良好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