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篇 |
免费 | 0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2篇 |
化学工业 | 6篇 |
金属工艺 | 5篇 |
机械仪表 | 14篇 |
建筑科学 | 1篇 |
石油天然气 | 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篇 |
冶金工业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4年 | 2篇 |
2012年 | 2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1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1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V-1504酸性气体分离器上的螺栓使用30 d后,发生螺栓断裂事故。本文采用宏观观察、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测试和力学性能对螺栓断裂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引起螺栓断裂的主要原因是螺栓在使用过程中受到腐蚀介质和拉应力的共同作用,在其弯曲内侧产生应力腐蚀裂纹,导致在紧固螺栓时沿着已有的微裂纹迅速断裂。 相似文献
2.
3.
钼酸盐系无机协同缓蚀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钼酸盐缓蚀剂的性质和特点,并对其与其它无机缓蚀剂的协同作用作了具体阐述,分析了其协同机理。 相似文献
4.
水基切削液的腐败变质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造成水基切削液腐败变质的原因,过程和实质,提出了使用水基切削液应注意的问题和防腐措施,并介绍了国内有关该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5.
一机床的爬行常常在低速运动时发生。爬行导致进给均匀性的破坏,影响运动部件的位移精度和定位精度,使加工面的光洁度降低,增大刀具和导轨面的磨损。 相似文献
6.
以不同稀土含量的440 MPa高强IF钢为研究对象,在盐浴炉中模拟现场的连续退火,退火温度810℃,分别保温30 s、60 s,通过TEM与XRD对退火后的试样进行第二相分布、形状及成分分析,以研究稀土对高强IF钢第二相析出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保温时间基本不影响第二相的析出;不加稀土的高强IF钢析出的第二相呈弥散分布,且尺寸大小均匀,均在30 nm以下;加了稀土的高强IF钢析出的第二相分布在晶界处,并且伴随着团聚的现象,第二相尺寸不均匀,大颗粒在30 nm^100 nm之间;不加稀土的试验钢在810℃保温60 s下的析出相种类有FeTiP、TiC、TiN、NbN。实验结果为440 MPa高强IF钢在退火条件下第二相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钼酸盐系缓蚀剂的进展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纯钼酸盐系缓蚀剂由于浓度高,费用大,应用受到了限制,因而以钼酸盐为主体的缓蚀剂应运而生,代替了传统型缓蚀剂。作者详述了国内外这类新型缓蚀剂的性质、特点、研究现状、作用机理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设计并搭建了连铸二冷气雾射流热态传热试验装置,进行了连铸二冷区钢板试样冷却过程的模拟。通过在试样内部布置热电偶测量试样实时温度值,利用一维非稳态导热反问题计算法反算了表面温度、表面传热系数和表面热流密度。结果表明,试样气雾冷却过程中其表面热流密度随喷射过程呈现波动起伏,在射流冲击区宽度方向上呈现中心大,边部小的趋势,平均对流传热系数为2 454.6W/(m2·K)。 相似文献
9.
化学还原石墨烯薄膜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材料,采用Hummers法成功制备了氧化石墨,并采用化学还原方法制备石墨烯薄膜材料,分别应用X射线衍射(XRD)、能谱分析(EDS)、拉曼光谱分析(Raman)、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氧化石墨和化学还原石墨烯薄膜的性能、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溶液的pH值为10可防止石墨烯团聚,石墨烯溶液的分散性非常好,碳氧比达到了8.8∶1,扫描电镜图片观察到了较薄的片层。通过XRD图谱可以看出,石墨烯薄膜比原始石墨的层间距变大。拉曼光谱表明,石墨烯薄膜相对氧化石墨的ID/IG值更大,样品在还原的过程中无序度增加。石墨烯薄膜的微观结构研究为其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或重金属废水过滤膜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金属粉末直接激光烧结成形时,球化效应是一个非常不利的因素。此次采用球化效应较为明显的316L不锈钢粉末进行烧结实验,分析了球化效应产生的原因,对实验中产生的规律性现象进行了解释,并着重讨论了工艺参数中的扫描速率对表面球化的影响。实验表明,当扫描速率使得激光能量密度达到合适值时,可明显降低球化效应产生的程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