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7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改变温度(300~400 ℃)和溶剂,高温萃取鄂尔多斯褐煤制备超精煤,通过红外、热重等手段分析不同工艺条件下超精煤结构的变化,考察超精煤黏结性的影响因素,并对超精煤进行常温分级萃取实验,进一步分离出超精煤的黏结组分,寻求超精煤黏结性的来源与性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高温萃取工艺,即使以不具有黏结能力的褐煤为原料,所得超精煤仍具有较高的黏结性。300 ℃下NMP萃取褐煤所得超精煤的黏结指数为89.6,而380 ℃下以洗油为溶剂所得超精煤的黏结指数则可达到98.2,这是由于以相对低温度和极性溶剂萃取,所得超精煤中含大量挥发性物质,易在煤热解之前分解挥发,阻碍了胶质体液相的形成,提高萃取温度和采用非极性溶剂则可以在有效减少含氧官能团等小分子组分的同时保证活性氢的含量,可以得到黏结性更高的超精煤。沥青质和前沥青质是超精煤的黏结组分,它们具有适中的分子量,含有大量脂肪和短环芳香结构,其含量决定了超精煤的黏结性。  相似文献   
2.
对VES(Vertical Electrical Soundings)和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两方法找水原理进行介绍,并进一步论述这两方法在联合解释找水中各自方法的任务、实现的目标及具体步骤,利用核磁共振确定含水层、含水层数、含水层厚度、含水层深;利用主剖面和两横剖面调查低电阻率带、结合核磁共振资料确定井位.通过工程实例,说明正确认识影响NMR和VES信号解释的主要因素,是提高联合找水方法资料解释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消除重力异常与高程相关现象的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超  王晓柳 《石油物探》1998,37(4):122-127
重力测量结果经过外部校正之后,有时布格异常形态会随着高程变化以致形成所谓“山形异常”,使真、假异常混淆。本文就引起布格重力异常与地形起伏相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针对由于重力外部校正不准确出现的这种相关现象,提出了用滑动窗口调整中间层密度的方法和以相对海拔高差作校正的方法,来避免这种虚假异常的产生。实际资料的处理证明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4.
泌阳凹陷杨桥工区高精度重磁勘探的地质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泌阳凹陷的杨桥地区是一个勘探程度很高的地区。但是,由于凹陷边缘地震地质条件复杂,致使地震资料质量很差,无法给出确切的构造形态。为此,开展了高精度重、磁勘探。重力观测均方差为±6.3μGal,纬度校正均方差为±3.5μGal,布格校正均方差为±5.5Gal。地形校正分近、中、远区进行,近区地校均方差不大于±10μGal,中区为±5μGal,远区为±4μGal。布格异常总的均方差仅为±15μGal。使用的磁力仪的灵敏度为0.1nT,经日变校正后的两次观测结果之差小于1.0uT,磁场观测均方差为士0.3nT。可见,重磁观测结果均满足高精度要求。重磁资料的解释主要依据重磁场本身的特点独立地进行。对实测重磁资料进行正演拟合,发现了王庄重磁局部异常。在此基础上,重新解释了该区的地震资料,证实该处确实存在一个背斜构造。此外,还在安棚和下二门两个已知油田上,检验了高精度重磁资料直接预测油气的能力,表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王博  李悦  朱晓丽  王晓柳 《广东化工》2022,(14):210-211+214
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协同为地方应用型高校凝练专业课程特色,提升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本文分析了锂离子电池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产教融合的内涵与重要性,并根据锂电应用型人才需求及行业特点,总结了本校从优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平台、项目驱动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构建“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等六个方面进行了产教融合背景下锂离子电池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6.
岩溶是高速公路、铁路、大堤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地质隐患。用地球物理方法对岩溶进行探测是岩溶地质调查的重要手段。由于岩溶洞穴自身形成的一些特点,因此,其与围岩之间一般存在较明显的密度、速度和电性等物性差异,而地震映像法就是以介质密度及速度的差异为前提的一种经济、快捷而有效的方法。为此,本文采用地震映像法对某高速公路原地面进行了岩溶地质勘查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岩溶的分布位置、大小、埋藏深度及发育情况等方面的勘察上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