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滇中地区前地槽构造层可以细分为活动构造层“稳定”构造层,分别以哀牢山群及大册群老厂河组为代表,它们是原陆壳活动阶段和原陆壳“稳定”阶段的产物,原陆壳活动阶段与地槽和地洼2个活动阶段在构造层分布特征,物质来源,沉积建造,岩浆建造,构造变形和区域变质作用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包金山金矿位于湖南省双峰金矿带上,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将成矿作用划分为变质热液期、岩浆热液期和热液叠加期等3个成矿期,并将岩浆热液期细分为乳白色石英脉阶段(A)、烟灰色石英脉阶段(B)和碳酸盐-石英细脉阶段(C)3个矿化阶段。通过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包裹体成分分析及氢氧同位素组成分析来研究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并分析矿床成因。包裹体岩相学研究发现,A、B阶段的石英中发育3类包裹体:气液两相包裹体(I型)、水溶液-CO_2包裹体(II型)和纯CO_2包裹体(III型)。A阶段发育大量I型包裹体和极少量II型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260~380℃,盐度为3.12%~15.42%;B阶段发育I型包裹体,II型及III型包裹体明显增多,均一温度集中于250~370℃,盐度为2.31%~12.29%。群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以H_2O和CO_2为主,还含有N2、CH_4、H_2、CO等,液相成分主要为Ca^(2+)、Na^+、Mg^(2+)、SO_4^(2-)、Cl^-和NO_3^-。矿床主成矿期流体属低盐度、中高温、富CO_2的Ca^(2+)(Na^+、Mg^(2+))-SO_4^(2-)(Cl^-、NO_3^-)-H_2O-CO_2体系,估算成矿压力为70~113 MPa,估算最大成矿深度为4.2km。氢氧同位素分析表明主成矿阶段的流体来源于原生岩浆水。矿床成因类型为变质热液叠加中温岩浆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 相似文献
6.
金川铜镍矿床中断裂系统的形成演化及对矿体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位于华北板块西南缘的龙首山隆起带内,断裂系统是其主要的控矿因素,在多次构造运动中,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断裂,其运动也有多期性,根据目前断裂性质,分为4组,分别为:北西向压性断裂,北西向容纳金川岩体的断裂,北东东向扭性断裂和北东向张性断裂。其中前两组在岩体侵入前已经存在,为金川岩体提供了成矿通道和成矿空间,而后期被改造;后两组为成矿后断裂,改造了矿床的原始形态。通过微量元素和前人年代学研究,认为其主要形成于中元古代大陆拉张环境下的龙首山裂谷张开初期。成矿前区域处于古陆核边缘的挤压环境,成矿期为被动大陆边缘的拉张裂谷环境,成矿后变为活动大陆边缘的挤压环境。通过恢复其原始产状发现容矿断裂成右列式的雁列形态展布,根据后期改造的特点,推测在Ⅲ矿区与F1断层间、Ⅳ矿区的东南部的第四系覆盖层下,是找矿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7.
阿斯哈金矿位于东昆中金多金属成矿带东段,矿区地层出露简单,仅有古元古界金水口群,现发现的矿体均赋存于花岗闪长岩体的破碎带中。矿区含矿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主要为CO2水溶液三相包裹体和水溶液两相包裹体两种类型。成矿流体具有低盐度、中低温、富CO2特征,流体的捕获温度在170~310℃之间,成矿压力为85~154 MPa,成矿深度为7.5~10.4 km,为中成深度。成矿过程中成矿流体运移到浅部时,大气降水的混入以及流体发生不混溶,致使流体的pH值、Eh值等物理化学条件发生改变,成矿物质在阿斯哈花岗闪长岩体中一系列NE向展布的张性裂隙扩张部位沉淀富集。 相似文献
8.
青海赛什塘铜矿区侵入岩体地球化学及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位于青海东部的鄂拉山地区是青藏高原北部重要的构造-岩浆-成矿带。为探讨该区岩浆岩-成矿作用,选取赛什塘矿区石英闪长玢岩和花岗斑岩开展了岩石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锆石U-Pb LA-ICPMS测试。主量元素结果显示:赛什塘铜矿区杂岩体的石英闪长玢岩和花岗斑岩属于偏铝质岩石,具Ⅰ型花岗岩的特征,岩石系列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具弱或无Eu异常,石英闪长岩和花岗斑岩具相似的微量元素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一致,具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亏损高场强元素特点。矿区岩体锆石阴极发光照相显示:锆石全部具环带结构,显示岩浆锆石特征。锆石U-Pb年代学显示石英闪长玢岩具岩浆环带锆石的27个测试点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23.2±2.2)Ma(MSWD=0.82);花岗斑岩具岩浆环带锆石的21个测试点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19.9±2.6)Ma(MSWD=0.89)。因此,岩体形成于220 Ma左右,为印支晚期岩石圈拆沉作用产生壳-幔混合岩浆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虎头崖矿床是祁漫塔格成矿带中一个典型的铅锌多金属矿床。依据野外矿床地质调查和室内光薄片鉴定工作将该矿床划分为4个成矿期,7个成矿阶段。16件具代表性硫化物矿石单矿物硫、铅同位素测试显示,硫、铅同位素具有如下特征:δ(34S)变化范围为+0.6×10-3~+9.8×10-3,平均值为+5.2×10-3,从岩体边部至远离岩体处硫同位素含量呈逐渐增大趋势;铅同位素变化范围小,208Pb/204Pb为38.717~38.261,207Pb/204Pb为15.718~15.560,206Pb/204Pb为19.502~18.476。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和前人研究成果,分析硫、铅同位素特征,估算地幔、地壳中各组分,获得地幔、地壳中Pb组分分别为0.07~0.22、0.78~0.93,并推断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为以地壳成分为主、含地幔成分的岩浆岩。成矿物质演化为在靠近岩体处S主要来源于岩体,远离岩体处地层物质含量逐渐增加,但主要为岩浆成分。 相似文献
10.
矽卡岩型矿床矿体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岩浆岩的形态及其与围岩的接触带控制。以凤凰山铜矿新屋里岩体为实验对象,运用新方法获得侵入岩岩体形态与矽卡岩矿化的定量关系。首先,基于数学形态学和欧式距离变换,提取岩体三维形态特征参数;然后,分析形态参数和矿体之间的定量关系;最后,进行形态参数和矿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形态特征参数能有效指示矽卡岩矿床隐伏矿体位置,矿体主要位于:(1)距离一级趋势面-25~50 m的岩体部位;(2)距离二级趋势面200 m附近的外凸部位,附近岩体切平面与趋势面走向一致;(3)岩体原始接触面和趋势接触面之间的夹角为35°~70°的接触带;(4)岩体原始接触面与区域挤压远应力场之间的夹角为50°~60°的岩体部位。这些定量关系可以推广到其他矽卡岩矿床的矿产勘查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