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在建立VSR的数学模型和dq模型基础上分析了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的工作原理,分别设计了基于旋转坐标系电流解耦的双闭环PI调节器的参数,利用一种简化的SVPWM算法,在Matlab/simulink下搭建了整个系统的模型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系统能够运行在单位功率因数状态,验证了控制策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汽轮机负荷的精确控制,提升自动发电控制(AGC)与一次调频能力,消除功率波动源,提高安全可靠性,通过理论计算准确得到汽轮机调节级的临界压比,研究级临界压比与流量、反动度和速比之间的关系,分析新蒸气参数、机组配气方式、结构尺寸对调节级临界压比的影响.得出调节级中全开阀后的喷嘴组最先达到临界,级临界压比是只与调节级结构尺寸有关的常数,与新蒸气参数、机组配气方式无关.对部分配气方式进行优化,消除不同配气方式之间的流量偏差,将流量误差控制在1%以内.以某600 MW超临界汽轮机为例,通过与流量特性试验、实际运行数据的对比,验证了理论计算和分析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乔庆;谢小风;邓慧萍;杨凤伟;甄理;史俊 《给水排水》2024,(4):107-116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密度提高,建筑高度也在不断增长。建筑加压调蓄系统是高层建筑运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各地区逐步推动水务企业接管建筑加压调蓄系统,但目前对建筑加压调蓄系统的碳排放核算仍缺少统一的方法。以全生命周期评价为理论基础,采用排放因子法作为计算方法,构建建筑加压调蓄系统的碳排放核算模型并选取上海市某建筑进行案例分析,最后提出了系统碳减排策略。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运行维护阶段碳排放占比最大,约为62.5%,进一步说明优化水泵效率对系统碳减排的重要性,为后续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水泵能耗影响因素分析的准确性及预测模型的精度,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图片特征提取的水泵能耗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研究以上海某个住宅小区配置的二次供水水泵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采集到的水泵系统历史运行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将一维时间序列转换为二维的格拉姆角场(gramian angular field,GAF)图像。随后,利用时间序列及图片相关性判定方法,对14个参数进行筛选,得到相应的能耗特征。最后,结合特征筛选结果,基于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研究了不同相关性判定方法下的最优预测模型问题。结果表明,相较于两种时间序列特征筛选方法,基于图片的特征筛选方法表现出了更佳的适应性,输入特征数量为4的情况下,其预测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决定系数(R2)分别提升了0.87%、3.36%,均方误差(mean square error,MSE)分别降低了10.38%、28.26%,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分别降低了6.11%、24.57%。研究结论为后续水泵系统能耗特征的筛选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上海地区水泵系统的能耗分析及预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6.
介绍了叠压供水与市政给水系统的关系,分析了叠压供水与市政给水系统的综合节能情况,深入探讨了叠压供水在结合市政给水系统背景条件下的优势与不足,为国内目前叠压供水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于元月 1 1日在南京古南都饭店召开“2 0 0 0年度省级学会工作总结表彰大会”。江苏省科协常务副主席、党组书记宋秀芳作了“江苏省科协2 0 0 0年工作总结与 2 0 0 1年工作计划”的报告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江苏省科协主席曲钦岳宣读了“关于表彰 2 0 0 0年学会工作先进集体的决定” ,江苏省电机工程学会工作成绩显著 ,荣获先进集体称号。王珉副省长代表江苏省委、江苏省政府作了重要讲话 ,他对江苏省科协一年来所取得的显著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并对 2 0 0 1年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希望。大会在欢庆热烈的气氛中结… 相似文献
8.
胡玲;乔庆;章旻;邓慧萍;宁梦佳;史俊 《净水技术》2025,(6):188-195
【目的】文章针对城市化进程中高层建筑二次供水系统面临的泵房环境复杂、维护成本高、智能化不足等挑战,开发了一套基于边缘计算平台的智能监测系统。【方法】该系统通过高性能计算平台搭载先进的目标检测算法,实现对泵房环境的全方位实时监控,能够高效识别异常闯入、漏水和堆物等多种风险事件。硬件设计采用工业级防护结构,具备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和通信稳定性;软件采用模块化架构,各功能模块协同工作,并配备自动恢复机制确保系统可靠运行。【结果】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在恶劣工况下仍能保持稳定性能,检测响应迅速,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展现出优异的异常事件识别能力。相较于传统监测方案,该系统显著提升了监控覆盖范围和运维效率,同时大幅降低了实施成本。【结论】研究证实,该方案通过边缘计算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有机结合,有效解决了泵房无人值守监测的关键技术难题,具有实时性好、适应性强、性价比高等突出优势,不仅为智慧水务建设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其技术架构和实施经验也为相关领域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有益参考,对推动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