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1.
分别采用NaOH(0.45 mol/L aq.)、HCl(0.034 mol/L aq.)和高温液态水(LHW)三种方法对甘蔗渣进行预处理,并对其组分变化和酶解效果进行了比较。NaOH预处理方法获得最高的木质素去除率,达91.1%,糖损失率达23.5%;HCl和LHW预处理结果类似,木聚糖溶解率分别为85.2%和79.7%,糖损失率均约为15%,木质素去除率均小于16%。三种方法处理的甘蔗渣经纤维素酶水解后得到总单糖(葡萄糖 + 木糖)浓度分别为38.7 g/L(NaOH)、16.1 g/L(HCl)和15.6 g/L(LHW)。综合比较预处理和酶水解工艺,NaOH水溶液预处理法的糖回收率最高,其次为HCl水溶液预处理法,LHW预处理法的糖回收率最低。作为描述纤维素酶反应动力学的有力工具,类分形理论的研究表明,各种预处理后底物的不规则性依次为:HCl>LHW>NaOH,其与酶的有效吸附大小依次为:NaOH>HCl>LHW。 相似文献
2.
3.
4.
高浓度酶解体系能够获得高糖浓度,显著提高单位设备利用率,减少酒精蒸馏等生产成本,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本文在介绍高固含量底物酶解技术相关研究基础上,主要对高底物浓度水解体系下抑制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对高浓高效酶解反应器的设计及开发进行探讨。高浓度酶解体系伴随水解液中高糖浓度和高的酒精得率,但是酶解转化率随着底物浓度增加而降低,这种抑制效应的出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纤维素酶吸附量的下降、产物抑制、搅拌不均使传质传热受限体系粘度增大、水与底物的作用等,可通过改变反应温度、搅拌方式、添加表面活性剂、利用分批补料等酶解技术以改善体系酶解效率,使底物高效转化同时提高产物乙醇浓度,节约燃料乙醇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5.
6.
采用多菌混合发酵可以提高纤维素酶的活力,为获得高活力的纤维素酶制剂,文中以碱处理后的甘蔗渣和麸皮作为发酵产酶培养基,采用响应面法对2株纤维素酶生产菌里氏木霉CICC40359和斜卧青霉SMX固态混合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发现在发酵温度为28℃,料水比(质量体积比)1∶2.5(g/mL)的条件下,当V(青霉)∶V(木霉)为3∶1,总接种量8%(mL/g),培养基中m(蔗渣)∶m(麸皮)为2∶1,发酵3 d时,滤纸酶活有最大值达到101.825 FPU/g,这为后续优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依据,同时高酶活下发酵液中呈现高的糖质量分数为同步产酶发酵产乙醇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实验分离鉴定了高产木聚糖酶曲霉菌株,研究其固态发酵产酶条件及酶学性质。经菌落形态观察、ITS基因序列分析菌株在系统分类中的地位。通过单因素固态发酵实验确定其最佳产酶条件。结果表明,高产木聚糖酶曲霉菌株鉴定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其最佳产酶条件为:玉米芯与麸皮比例为1∶3、氮源为尿素、初始pH为3.5、料水比为1∶3.5和接种量为10.0%。在此条件下发酵120 h,木聚糖酶酶活最高可达10 446.92 IU/g。酶学性质研究表明,在pH为5.0、温度为45℃条件下木聚糖酶处于最优条件。糠醛(23.0 g /L)和5-羟甲基糠醛(25.7 g/L)对木聚糖酶的激活率分别达到15.9%和18.4%。Aspergillus niger SM751可以作为木聚糖酶潜在的生产菌株用于木质纤维素的酶解领域。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对木论自然保护区土壤中高产木聚糖酶的菌株进行了分离,经菌落形态观察、ITS基因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了鉴定,并通过单因素固态发酵实验确定最佳产酶条件。结果表明,筛选到1株高产木聚糖酶菌株,并鉴定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其最佳产酶培养基配方:玉米芯与麸皮质量比为1∶7、氮源为硫酸铵(添加量1.4 g/L)、初始pH值为5.0、料水比为1∶3.5(g∶mL),接种量为7.5%。在此优化条件下,木聚糖酶酶活最高可达10 801.3 IU/g。酶学性质研究表明,木聚糖酶的最适作用pH值为5.5、最适作用温度为37 ℃。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