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2篇 |
化学工业 | 1篇 |
建筑科学 | 57篇 |
能源动力 | 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篇 |
自动化技术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杨春侠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9,26(4):18-21
设G是一个简单图,具有顶点集合V(G)和边集合E(G)。若图G的任意导出子图都不与K1,3同构,则称G是一个无爪图。一个立方图是一个所有顶点都是三度点的图。本文给出了一类特殊图--不含K4-e的无爪立方图的完美匹配计数。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
针对部分数据帧有完全优先权发送的计算机网络数据服务系统存在的网络拥塞风险问题,提出了一种非强占有限优先权M/G/1排队系统模型的方法。该系统模型引入控制完全优先权的参数n,使得数据帧的完全优先权变成有限优先权,考虑了不同优先级队伍之间的公平性,降低了计算机网络数据服务系统拥塞的风险,使得网络系统在有限优先权下有较好的稳定性。在模型研究中,运用全概率拆解方法获得各级队伍平均等待时间、平均逗留时间和平均队长的理论结果。对模型采用Matlab 2010a软件实验仿真,实验得到的各级队伍平均等待时间和理论平均等待时间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951%。实验中,有限优先权条件下各级顾客的平均等待时间比值显著小于完全优先权条件下各级顾客的平均等待时间比值。实验结果表明对非强占有限优先权M/G/1排队系统模型研究的理论结果是正确的,该模型具有更稳定的系统特性。 相似文献
3.
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化组织滨水地区蓝、绿、红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绿、红线是滨水地区三种主要的控制线,在我国城市水滨开发中往往呈现三线平行带状设置的布局模式.它越来越不能满足城市核心滨水地区多元化发展,水资源多样化利用的趋势.运用城市设计方法,探讨了适应不同滨水地区建设目标的优化组织方式,并提出了对蓝、绿、红线进行综合组织的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4.
5.
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了填料含水率对干粉砂浆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砂子含水率为0.6%以上时,储存期为3个月的干粉砂浆强度与零储存期砂浆强度平均值之比为87%。因此,建议南方潮湿地区干粉砂浆的填料含水率宜控制在0.5%以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验研究了生石灰粉对干粉砂浆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干粉砂浆中掺加10%左右的生石灰粉可以较好地改善砂浆的工作性,并且可以降低增稠保水类化学添加剂的需要量,大大节约了干粉砂浆的材料成本。 相似文献
7.
8.
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钢筋混凝土(RC)框架砌体填充墙结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并对框架砌体填充墙结构破坏全过程进行了模拟,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可靠性。建立了200 mm厚的填充墙模型,分析不同开洞率、开洞位置、开洞形状对RC框架填充墙结构纵墙平面外抗震性能的影响,根据填充墙的等效应力云图和等效塑性应变云图,对模型的受力情况及填充墙的破坏形式进行分析,总结了开洞对填充墙平面外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开洞率为10%,20%,30%,40%的框架填充墙模型中,开洞率越小,填充墙的平面外破坏就越接近脆性破坏; 开洞率为10%的填充墙框架尺寸不变时,开洞靠近框架柱开设,填充墙出现裂缝的层间位移角更小,发展更迅速; 开洞率为20%的填充墙框架尺寸不变时,开洞的高宽比越小,填充墙的边界裂缝和水平横缝出现的层间位移角越大。 相似文献
9.
驻留偏好可以衡量滨水公共空间的品质。以黄浦江12个典型滨水公共空间为样本,筛选要素类型和水平,建立理想模型,采用可视化SP法,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离散选择模型,分析休闲步行者对滨水公共空间的驻留偏好,得出关键影响要素和水平。结果显示,高差过渡方式、文化设施配置、广场与餐饮位置等偏好均与经验预判存在差异。因此,以行为需求为基准,“自下而上”地从滨水空间分配、水岸分界形式、驻留空间布局和公建与设施配置等方面逐级提出开发导向,让滨水公共空间能够真正地契合实际行为需求。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