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糊变换—正交设计法在配方筛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正交实验测定了以皂荚素为主要原料的液体餐具洗涤剂的去污力、刺激性、黏度、泡沫及成本等5个指标。对各指标(y)的实验结果采用公式:ri=(yi-ymin)/(ymax-ymin)或ri=(ymax-yi)/(ymax-ymin)进行评分,再根据各指标的重要性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然后通过模糊变换方法将多指标转换为单指标(综合评分)后并进行优化,最后得到成本低、去污力强,其他主要性能均达到或超过液体餐具洗涤剂标准的配方。 相似文献
2.
用吊片法和自制改进的最大泡压法分别测定了全氟庚氧基全氟亚乙基磺酸钾(C9FK)溶液的平衡和动态表面张力,计算得出该种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的标准热力学函数△Hmθ、△Smθ、△Gmθ分别为16.98 kJ/mol、218.29 J/mol·K、-48.22 kJ/mol。结合Word-Tordai方程,计算得到在不同条件下的表观扩散系数Da和吸附势垒Ea。实验证明,增大表面活性剂的浓度、降低温度、以及无机盐(NaCl)的加入都会使扩散系数减小,吸附势垒增大,从而不利于吸附的进行。当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小于等于1×10-6 mol/L时,该体系属于扩散控制模型,而浓度大于 1×10-6 mol/L时,在吸附初期(t→O)属于扩散控制,后期均属于混合控制模型。 相似文献
3.
表面活性剂聚集体的流变性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流变学基础知识为出发点,系统综述了胶束、微乳液,溶致液晶(层状、六角状、立方状),囊泡、虫状胶束等表面活性剂聚集体的流变性质及其剪切诱导结构转变现象的研究现状,总结了自流变性质的特点和理论模型,对具有黏弹性的表面活性剂活性剂聚集体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胶束稀溶液和微乳液多为牛顿流体;溶致液晶为非牛顿流体,有应力服价值和较高的黏弹性,囊泡的弹性性质比较突出,;虫状胶束体系具有非线性黏弹性,易形成网络结构;层状液晶、囊泡和虫状胶束等结构在剪切作用下能发生变化。这些结论对指导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和应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混合羧酸盐复合驱油体系的研究(Ⅱ)--针对中原极复杂油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中原油田的实际情况,通过动态界面张力、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天然羧酸盐/复碱/DSB(十二烷基羟丙基磺化甜菜碱)驱油体系的性能,得到ASP复合驱油体系配方(w/%):0.4SDC-M(天然羧酸盐-M)/0.08DSB(十二烷基羟丙基磺化甜菜碱)/0.5复碱(m(Na2CO3):m(NaHCO3)=1:1)。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复合驱油体系与中原原油的界面张力能达到10^-3mN/m,是一种优良的驱油体系。 相似文献
5.
表面活性剂溶液的动态表面张力与吸附动力学研究(待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重点讨论了表面活性剂的单体或预胶束溶液中气/液界面的平衡与动态的表面张力和吸附情况。平衡表面张力的数据可联系到Langmuir平衡吸附等温方程和Gibbs吸附方程;介绍了表态表面张力测量方法与基本参数,讨论了扩散控制吸附模型与混合动力吸附模型,由动态表面张力数据可得到表观扩散系数值,并结合吸附模型中,可得到动态吸附的各个参数(如吸附附速率常数、脱附速率常数等)。同时,对表面活性剂胶束溶液的动态表面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农药悬浮剂配方的开发速度,缩短开发周期,提高配方的普适性和稳定性。[方法]高通量配方技术被应用于农药悬浮剂配方开发,实现了农药悬浮剂配方的系统性筛选和快速开发。[结果]应用高通量配方开发技术,成功研制开发了一种35%吡虫啉悬浮剂配方:吡虫啉35%,润湿剂Dowfax 2A1 2%,分散剂Dow Orotan SN 3%,黄原胶2%,硅酸镁铝0.3%,丙二醇5%,消泡剂DK1247 1%,去离子水补足100%,该配方具有广谱特性,能适应来自不同厂商、不同有效含量的吡虫啉原药。 相似文献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