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0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4篇
矿业工程   32篇
轻工业   4篇
水利工程   10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了冲击地压巷道“应力-围岩-支护”力学模型,得到了考虑巷道支护作用下冲击地压启动应力条件为远场应力大于临界应力,停止的能量条件为近场围岩吸收能量和支护吸收能量大于远场释放能量。 基于巷道围岩与支护体动力响应分析发现,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围岩阻尼特性、锚固岩体的抗冲击吸能特性及巷内支护体的阻尼及刚度对冲击载荷作用下巷道围岩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提出巷道冲击地压防冲支护应从静-动力学两个角度,同时考虑“启动—破坏—停止”全过程。① 在冲击启动前,依据冲击启动的应力条件降低煤体应力,减少弹性能积聚,提高支护阻力,增加启动难度;② 依据冲击停止的能量条件,在冲击过程中,通过改变煤岩体结构与介质属性,吸收或消耗冲击能;③ 在冲击应力波传播的末端,通过提高巷内支护结构阻尼吸收剩余冲击能,减弱冲击应力波对巷道支护结构的破坏。提出冲击地压巷道支护结构应具有让压可缩与吸能特性,防冲支护应根据冲击地压能量特性进行分级设计。 研发了吸能锚杆索、吸能O型棚、吸能液压支架等吸能支护装备,利用吸能构件的结合及功能互补特性建立了三级吸能支护体系,三级吸能支护系统具有径向让位、环向可缩以及轴向稳定特性,实现了冲击地压巷道三维立体吸能支护。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参窝水库大坝真空激光位移监测的设计原理、设计过程,对参窝大坝真空激光监测一些关键的设计指标的选择做了说明,并对实际运用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半定规划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例如系统论,控制论,模式识别等领域.为了更好地求解这些领域中遇到的半定规划问题,给出了半定规划的原始对偶预估校正内点算法.该算法由不同的搜索方向构成,利用牛顿法得到了3个搜索方向,数值实验表明:基于NT方向的算法最为稳健.  相似文献   
4.
针对吉林省中部松辽平原台地旱情日益加重 ,黑土区培肥问题日趋严峻 ,采用玉米宽窄行轮换种植、条带深松、留高茬耕作新技术。通过 3年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分析表明 ,该项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蓄水能力 ,建立土壤水库 ,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加秸秆还田量 2 0 % ,增加土壤有机质 ,培肥地力 ,增加产量。因此是当前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中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对矿山生产实践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风水沟煤矿2煤综采工作面围岩在煤层开采过程中移动规律的观测研究,掌握了2煤层顶板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步距、工作面支架支护强度、围岩破坏活动过程中煤壁应力变化大小和应力影响范围。为现场管理提供完善、准确的资料,以直接指导生产实践,解决工程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废弃弹药进行分类并安全处理,提出了基于数据融合技术的超声波检测弹体内部成份方法.应用超声检测仪采集大量弹体内部成份样本数据,运用数据融合技术建立神经网络融合模型,对超声波的首波、幅值、频率、增益等特征进行融和处理,从而判断弹药的种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爱文  郝铠 《农药》1994,33(3):33-33
双甲脒防治苹果全爪螨王爱文,郝铠,周积兵,杨雅萍(甘肃省张掖地区农科所,73400)一种选择性高效低毒有机氮杀螨、杀虫剂,本试验通过比较双甲脒等几种农药对苹果全爪螨的药效,明确其在苹果全爪螨防治中的应用价值。一、材料与方法(一)供试药剂20%双甲脒乳...  相似文献   
8.

精准识别冲击危险区域并给出危险程度及其演化规律对冲击地压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变形局部化与多元地球物理指标空间扫描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大能量事件发生区域的微震前兆特征,追踪冲击危险区域的动态演化过程。基于变形局部化原理,利用梯度显著性指标识别变形局部化区域,圈定冲击危险区域;采用滑动窗扫描方法,研究了变形局部化区域内的bA(b)、S等物理指标空间分布特征,以掘进期间梯度显著性指标识别的微震聚集区域内大能量微震事件对应的bA(b)、S、∆FA(t)作为划分工作面回采期间冲击危险等级的阈值;利用贝叶斯网络法分析各个物理指标预测危险区域的效能,构建综合预测危险区域模型,计算物理指标权重并得到综合预测指标,并以513工作面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地球物理指标可以识别微震聚集信号,判断危险区域,根据513工作面实际监测数据判断出3个微震事件聚集区域;物理指标的空间扫描结果与微震数据的聚集区域具有同步的特征,大能量事件发生时,所在区域的物理指标值高于冲击危险阈值,物理指标空间扫描辨识的危险区域与微震数据聚集区域基本一致;利用综合预测危险区域模型,对工作面回采期间危险区域进行迭代式预测,结果表明:冲击危险事件多发生在综合预测指标所预测的强冲击危险区域内,并随着回采期间微震数据的叠加,强冲击危险区域逐步集中,与冲击危险事件位置的重合度更高。综合预测指标预测效能总体高于单个物理指标,显著增强了精准预测冲击危险区域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新掘未支护或回采工作面前方巷道受开采扰动具有沿垂向急剧升高而径向迅速降低的典型受载特点,而更易失稳、诱发冲击地压事故,深入研究采动卸荷下含瓦斯煤岩力学特性及伴随出现的声发射信号规律,是揭示深部高瓦斯煤层冲击地压发生机理并形成科学、有效的预警体系的基础。运用物理实验方法,基于自主研发的含瓦斯煤岩真三轴测试系统,开展垂向加荷–径向单面卸荷路径下含瓦斯煤岩受载实验,并监测全历程出现的声发射信号,分析卸荷速率、瓦斯压力对煤岩力学特性及声发射信号影响规律,引入统计分形理论开展煤岩碎块分布筛分统计,结果表明:单面卸荷路径下含瓦斯煤岩应力–应变关系具有弹性、非线性增长和软化的典型3阶段特征,高卸荷速率和瓦斯压力,降低了煤岩强度、峰值应变量,但使峰后阶段应力降模量增大,而随着初始围压升高使得该特征呈反向变化。试样破坏后表现为由卸荷面指向内部的典型多剪切带与层状块体交替出现的“洋葱皮”式破坏形式,且卸荷速率越高,形成的贯穿裂隙越多、剪切带内糜棱状粉末减少而碎块尺度增大,相应的统计分形维数越低,而较高的初始围压和瓦斯压力使煤岩塑性特征增加而分形维数升高。三向应力状态与瓦斯的存在使煤岩受载具有塑性特点而伴随出现的声发射信号更加密集、连续,单面卸荷形成的渐进性破坏过程导致声发射具有明显的信号激增现象和最高值脉冲信号出现,次高值信号产生于应力峰值,随卸荷速率、瓦斯压力升高,两高值信号幅值增加且最值信号出现提前,声发射能量累计量“阶梯”增长现象愈发明显但累计总量逐渐降低。高瓦斯压力、初始围压及卸荷速率使煤岩破坏后具有更多盈余能,在实际工程中,高瓦斯压力、地应力使新掘巷道或支护失效围岩径向应力迅速降低并发生渐进性破坏而形成断续结构,易受高静载或冲击扰动致整体结构失效,且该部分“富能”围岩会在盈余能推动下发生块体弹射、倾出而形成动力灾害。

  相似文献   
10.
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对矿山生产实践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文章通过对石场煤矿4-2煤层综采工作面围岩在煤层开采过程中的移动规律进行研究,掌握了4-2煤层顶板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步距、工作面支架支护强度、围岩破坏活动过程煤壁中应力变化大小和应力影响范围。为现场管理提供完善、准确的资料,指导生产实践,解决工程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