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为研究四环素类抗生素在焦炭填料人工湿地中降解特征及其受植物的影响,构建有植物和无植物2个垂直上流人工湿地实验系统(CW1和CW2),研究对比系统对4种抗生素(TCs)在不同浓度下的去除,TCs在焦炭填料中的累积,以及在植物(根、茎、叶)中的分布,并通过物料衡算探讨4种TCs在湿地系统中的净化机制。结果表明:相同运行条件下,焦炭填料人工湿地对土霉素及四环素的去除率较高(分别为(91.6±2.6)%和(89.9±4.1)%),优于强力霉素和金霉素,植物的存在有利于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去除,有植物的CW1对土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和金霉素的平均去除率比无植物的CW2分别高10.5%、4.8%、15.8%及4.0%。研究显示,焦炭填料人工湿地对四环素类抗生素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可用于该类污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3.
零价纳米铁在水污染修复中的研究现状及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详细介绍了零价纳米铁在水污染修复中的研究现状,包括可以修复的污染物种类、作用机理和影响因素等.纳米铁可以去除水体中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等,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溶解氧、pH、污染物初始浓度、纳米铁的投加量、粒径、超声波的协同作用和纳米铁的修饰作用等.还探讨了目前纳米铁在地下水污染修复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复合流人工浮岛系统植物与基质在污染水体修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原位生态修复方法的一种,人工浮岛具有构建简单、操作管理方便、投资及运行费用低等优点,但较低的氮磷净化效率限制了其应用。由此,复合流人工浮岛作为一种新型的浮岛形式而发展起来。针对复合流人工浮岛的结构特征,综合论述了植物、基质及其他影响因素在复合流人工浮岛中的作用。在植物影响因素方面,主要论述了植物根系分泌物及微生物量、植物生长状态、泌氧能力、对氮磷富集能力及植物覆盖率的影响;在基质的作用方面,主要概括了基质的粒径、孔隙率、渗透系数和基质成分等物理化学参数及过水能力的影响。此外,对可能影响系统运行的水力梯度、温度及进水负荷等因素也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6.
以富含反硝化聚磷菌的污水处理厂(采用厌氧+ Carrousel氧化沟工艺)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进行静态厌氧释磷及反硝化聚磷试验研究,探讨碳源、硝酸盐及温度等因素对活性污泥反硝化聚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厂进水COD控制在200 mg/L左右时,能够在满足厌氧段释磷所需碳源的同时,使缺氧段有较少的碳源残留;厌氧段硝酸盐氮浓度宜控制在10 mg/L以下,而缺氧段的硝酸盐氮浓度应控制在40 mg/L左右,且水温为25℃左右时有利于反硝化聚磷的发生.此外,因厌氧释磷转变为缺氧聚磷需要一定的过渡时间(0.5~2 h),因此应适当延长缺氧段的水力停留时间,以保证反硝化聚磷效果. 相似文献
7.
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过程中频繁出现的堵塞问题已严重影响到其持久、高效运行.为解决该问题,本文根据潜流人工湿地结构和堵塞区域的特点,建立了长、宽、高分别为146 cm、119 cm和102 cm水槽物理实验模型,利用地面高密度电阻率法来探测和定位人工湿地堵塞区域.由于人工湿地系统电阻率差异... 相似文献
8.
生态浮床技术是一种地表污染水体原位生态净化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我国水环境质量改善项目中.介绍了生态浮床的基本情况,通过研究国内外对于营养化水体的改进措施,总结了现有的生态浮床技术应用于地表水原位修复的问题,提出是否可通过综合不同方法的优势实现强化污水处理最优,并作为新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推广使用,达到提高水体处理效率的... 相似文献
9.
两段生物膜法处理城市污水厂出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段生物膜法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实验研究,主要研究系统对氨氮和COD的处理效果及水力停留时间、回流比和温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1 h,最佳回流比为100%;在此条件下系统运行12个月,运行期间氨氮和COD的进水浓度范围分别为1.37~19.95 mg/L和14.40~37.50 mg/L时,出水浓度范围分别为0.01~3.15 mg/L和7.36~19.02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7.05%和39.96%.氨氮和COD的去除率在2月份最低,分别为82.50%和14.40%;5月份最高,分别为98.50%和48.50%.出水中两项水质指标达到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