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3篇
化学工业   60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35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酸二甲酯加氢合成乙二醇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微型管式反应器中,采用Cu/SiO2催化剂,在温度190~210℃、压力1~3MPa、草酸二甲酯(DMO)与氢气的摩尔比(氢酯比)40~120、DMO空速6.0~25.0mmol/(g.h)的条件下,对DMO加氢制乙二醇的反应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高温、高压、高氢酯比和低DMO空速都能提高DMO的转化率和乙二醇的收率,但同时也增加了副产物的选择性。较适合的反应条件为:压力2MPa,温度205~210℃,氢酯比80~100,DMO空速10.0mmol/(g.h)。动力学研究表明,DMO加氢反应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吸附反应动力学模型,表面反应为速率控制步骤,氢气不解离吸附,由此得到了相应的动力学方程及参数。统计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对DMO加氢反应高度适定。  相似文献   
2.
二氧化硫转化的非稳态操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绝热固定床反应器中研究了二氧化硫氧化的非稳态操作。对二氧化硫浓度分别为2.63、4.50、5.88、9.52%的气体,在气速0.2m/s下,转化率都超过了96%。床层温度预分布可以避免温升突跃,二氧化硫浓度9.52%下,最高温度只有570℃。最终温度分布和操作周期主要由进口浓度决定,温度预分布对周期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前文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同时具备大孔径和高开孔率条件的复合塔板 ,研究了操作变量和流体的物理性质对该复合塔板流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液体的密度增加 ,塔板压降增加 ,漏液量增加 ;黏度增加 ,塔板压降降低 ;表面张力减小 ,漏液点速度上升 ,雾沫夹带增大 ,液泛速度下降.  相似文献   
4.
制备Zn负载的HZSM-5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甲醇制芳烃反应,研究了Zn负载量及反应压力对催化剂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Zn改变了HZSM-5催化剂的酸性位点分布,可显著增强其芳构化性能并抑制低碳烃类生成,提高新鲜催化剂的初始芳烃产率。适当提高反应压力,可延缓芳烃产率下降,延长催化剂寿命。反应压力为0.5MPa时,在1%Zn/HZ催化剂上得到了最优的甲醇制芳烃反应催化性能,初始芳烃产率达到58.6%,催化剂寿命达到48h。  相似文献   
5.
以X射线粉末衍射(XRD)、27Al固体核磁共振(MAS NMR)、低温氮吸附、NH3-TPD、吡啶吸附原位红外光谱(in situ IR)等手段表征酸处理、水蒸气处理及其混合处理改性的无黏结剂H-ZSM-5沸石催化剂,考察不同改性方法对其组成、晶体结构、孔结构以及表面酸性质的影响,揭示了水蒸气处理对催化剂物性的强烈调变作用.对比改性前后上述催化剂用于50%稀乙醇脱水制乙烯催化反应中所得转化率和乙烯选择性,发现水蒸气.HCI处理相结合改性的催化剂活性最佳.  相似文献   
6.
碳酸二甲酯溶剂在溶剂型涂料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碳酸二甲酯溶剂在热逆性硝基改性丙烯酸桔纹漆,丙烯酸聚氨酯锤纹漆、聚氨酯木器漆及溶剂量丙烯酸外墙涂料中的应用。试验表明,碳酸二甲酯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高效溶剂,能有效替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丙酮等有机溶剂,配制的涂料性能完全能满足涂料的各项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7.
辛志玲  龙湘犁  肖文德 《石油化工》2004,33(Z1):1417-1419
NO是产生酸雨和光化学污染的有害物质,由于NO难溶于水,采用湿法难以将其从废气中脱除.提出将可溶性钴盐溶解在氨水溶液中生成六氨合钴离子(即[Co(NH3)6]2+),利用六氨合钴离子能络合NO和活化氧分子的特性,实现NO的吸收和氧化同时进行,从而从废气中脱除NO;用活性炭作催化剂、水作还原剂实现[Co(NH3)6]2+离子的再生,保持溶液脱除NO的能力.活性炭催化[Co(NH3)6]3+还原的原理和有关的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能催化[Co(NH3)6]3+的还原,其转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反应的最佳pH为3.5~6.5,[Co(Nh3)6]3+的还原速率与其浓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8.
9.
采用污泥混合接种的方法,利用UASB反应器进行厌氧氨氧化菌混培物的培养与驯化,在温度为30℃、pH为7.5的条件下反应器连续运行了210d。当含氮模拟废水进水NH30N浓度和NO2^--N浓度分别为3-5mmol/L和4~6mmol/L时,其最大去除率分别达68.0%和95.1%。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厌氧氨氧化菌混培物以形状不规则的短杆菌为主。  相似文献   
10.
液固体系的静电分离研究 Ⅲ.热模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自行设计安装的静电分离装置对油浆中的催化剂颗粒进行了静电分离试验,测定了油浆的组成、粘度、介电常数、电导率等物理性质。为了考察沥青质对电导率及静电分离的影响,用炭黑进行了模拟试验,并在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静电分离器的“竞争吸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