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富含氮、磷、钾等营养物质的污水排入河流、湖泊,造成蓝藻爆发,而溶藻菌可以有效降解水体中的蓝藻污染。从蓝藻污染严重的太湖百渎港岸边芦苇根系中筛选出1株溶藻菌(Bacillus sp),命名为G6,系统发育分析表明,G6菌株与芽孢杆菌同源性最高。将培养至对数期的G6菌液以菌藻比1:10的比例,在温度28℃、光强2500 lx、光暗比12 h:12 h的条件下经光照培养箱培养7 d,对铜绿囊藻液Chla去除率可达82%。此外,G6菌株在无光照条件下也具有溶藻特性,这有利于其在缺少光照的深水域中增殖并发挥溶藻作用。G6通过分泌溶藻物质杀灭铜绿囊藻,属于间接溶藻,且溶藻物质具有热稳定性,能够在较高温度下发挥溶藻特性。 相似文献
2.
以曝气生物滤池载体表面的生物膜为研究对象,通过镜检、磷脂脂肪酸(PLFA)测定、高通量454测序等手段研究了生物膜降解含氮有机物和微囊藻毒素-亮氨酸(MC-LR)的微生物特征. 结果表明,低碳源的微污染水源中水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极为丰富,形成了由好氧细菌组成的微生物群落,运行前2周有6大门类17大种属,3?4周增加到14大门类43大种属,还有线虫、草履虫、水蚤等原生动物;优势菌属有球衣菌属Sphaerotilus (2.41%?24.58%)、气单胞属Aeromonas (4.16%?12.59%)、黄杆菌属Cloacibacterium (1.85%?12.39%)、水杆菌属Aquabacterium (1.53%?6.76%)、噬氢菌属Hydrogenophaga (1.12%?5.9%)、嗜甲基菌属Methyloversatilis (0.53%?1.52%)、红杆菌属Rhodobacter (0.09%?1.39%)等. 此外,投加0.16% T1菌剂芽孢杆菌后其含量增至1.97%,表明投加T1降解菌后芽孢杆菌迅速生长并成为优势种群,可强化降解MC-LR. 相似文献
3.
针对饮用水源水中有机物、藻类及氮污染的问题,采用曝气生物滤池(BAF)处理微污染水源水,考察了不同水力负荷下BAF反应器对氨氮、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CODMn)、叶绿素a、MC-LR、UV254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水力负荷为0.07 m3/(m2·h)时,BAF上述污染物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4.71%、46.55%、81.8%、52.16%、67.99%、79.2%、34.8%,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CODMn)最低出水浓度均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Ⅱ类水质要求。微生物镜检和高通量测序(454)分析表明,对于低碳源的微污染水源水,BAF滤料表面生物膜中的微生物群落极为丰富,运行初期(前2周)有6大门类17大种属,后期(3~4周后)增加到14大门类43大种属,还有线虫、草履虫、水蚤等原生动物;优势菌属有Sphaerotilus(球衣菌属,2.41%~24.58%)、Aeromonas(气单胞属,4.16%~12.59%)、Cloacibacterium(黄杆菌属,1.85%~12.39%)、Aquabacterium(水杆菌属,1.53%~6.76%)、Hydrogenophaga(噬氢菌属,1.12%~5.9%)、Methyloversatilis(0.53%~1.52%)、Rhodobacter(红杆菌属,0.09%~1.39%)等。BAF对微污染水源水中的有机物及含氮污染物的降解以微生物降解为主,此外,还有沸石滤料的物理过滤、吸附和离子交换作用,表现出对氮、磷、藻类(叶绿素a)等污染物较高的同步去除率。 相似文献
4.
为检测溶藻、藻毒素降解双效工程菌Y1溶藻产物的生物毒性,采用发光细菌测定急性毒性,利用USEPA推荐模型对水源水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Y1溶藻菌液能有效地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并对发光细菌具有轻微的毒性。当叶绿素a浓度为34.92 mg/m3时,增加投加量会使藻液毒性加强;当叶绿素a浓度大于46.56 mg/m3时,加菌后藻液毒性明显降低。水源水中MC-LR的非致癌风险值为2.89~4.87,通过BAF处理后能减少到1.3,而加Y1菌强化后得到的0.6达到了健康风险评估安全标准。UV254与致突变强度的预测模型表明经过处理的水中有机物无致突变性,说明Y1应用于水源水无生物毒性和致突变风险。 相似文献
5.
富含氮、磷、钾等营养物质的污水排入河流、湖泊,造成蓝藻爆发,而溶藻菌可以有效降解水体中的蓝藻污染。从蓝藻污染严重的太湖百渎港岸边芦苇根系中筛选出1株溶藻菌(Bacillus sp),命名为G6,系统发育分析表明,G6菌株与芽孢杆菌同源性最高。将培养至对数期的G6菌液以菌藻比1∶10的比例,在温度28℃、光强2 500lx、光暗比12h∶12h的条件下经光照培养箱培养7d,对铜绿囊藻液Chla去除率可达82%。此外,G6菌株在无光照条件下也具有溶藻特性,这有利于其在缺少光照的深水域中增殖并发挥溶藻作用。G6通过分泌溶藻物质杀灭铜绿囊藻,属于间接溶藻,且溶藻物质具有热稳定性,能够在较高温度下发挥溶藻特性。 相似文献
6.
为检测溶藻、藻毒素降解双效工程菌Y1溶藻产物的生物毒性,采用发光细菌测定急性毒性,利用USEPA推荐模型对水源水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Y1溶藻菌液能有效地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并对发光细菌具有轻微的毒性。当叶绿素a浓度为34.92mg/m~3时,增加投加量会使藻液毒性加强;当叶绿素a浓度大于46.56mg/m~3时,加菌后藻液毒性明显降低。水源水中MC-LR的非致癌风险值为2.89~4.87,通过BAF处理后能减少到1.3,而加Y1菌强化后得到的0.6达到了健康风险评估安全标准。UV254与致突变强度的预测模型表明经过处理的水中有机物无致突变性,说明Y1应用于水源水无生物毒性和致突变风险。 相似文献
7.
针对饮用水源水中有机物、藻类及氮污染的问题,采用曝气生物滤池(BAF)处理微污染水源水,考察了不同水力负荷下BAF反应器对氨氮、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CODMn)、叶绿素a、MC-LR、UV254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水力负荷为0.07m3/(m2·h)时,BAF上述污染物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4.71%、46.55%、81.8%、52.16%、67.99%、79.2%、34.8%,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CODMn)最低出水浓度均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II类水质要求。微生物镜检和高通量测序(454)分析表明,对于低碳源的微污染水源水,BAF滤料表面生物膜中的微生物群落极为丰富,运行初期(前2周)有6大门类17大种属,后期(3~4周后)增加到14大门类43大种属,还有线虫、草履虫、水蚤等原生动物;优势菌属有Sphaerotilus(球衣菌属,2.41%~24.58%)、Aeromonas(气单胞属,4.16%~12.59%)、Cloacibacterium(黄杆菌属,1.85%~12.39%)、Aquabacterium(水杆菌属,1.53%~6.76%)、Hydrogenophaga(噬氢菌属,1.12%~5.9%)、Methyloversatilis(0.53%~1.52%)、Rhodobacter(红杆菌属,0.09%~1.39%)等。BAF对微污染水源水中的有机物及含氮污染物的降解以微生物降解为主,此外,还有沸石滤料的物理过滤、吸附和离子交换作用,表现出对氮、磷、藻类(叶绿素a)等污染物较高的同步去除率。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