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基于氰根离子化学传感器中配位作用型氰根离子传感器的设计机制,以联吡啶钌配合物为信号基团,2-羟基苯基咪唑为铜离子识别基团,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联吡啶钌配合物(RuL)。该配合物在HEPES缓冲溶液(20mmol/L,pH7.2)中键合Cu~(2+)后荧光淬灭。以RuL–Cu~(2+)复合物为探针分子,利用氰根离子可与铜离子形成稳定配合物的特点,夺取铜离子后会使联吡啶钌(Ⅱ)配合物溶液的发光增强,从而获得荧光增强型氰根离子荧光传感器。研究发现,该RuL–Cu~(2+)复合物探针分子可以在近纯水溶液中对氰离子进行特异性荧光识别。其检测限为0.18μmol/L,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饮用水中氰化物的最大含量(1.9μmol/L)。而且将该方法应用到苦杏仁样品中氢氰酸含量的检测准确度与国标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3.
4.
5.
微波技术用于泰山黄精多糖的提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保持泰山黄精多糖的生物活性,提高得率,在水提醇沉法的基础上,采用微波技术对泰山黄精多糖进行了提取。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微波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并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所得黄精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微波提取黄精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黄精与水的质量比为1∶25,在微波强度为80%的条件下提取70s。与其它方法比较,微波提取方法时间短,得率高,是黄精多糖提取的一种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采用量子化学从头算的计算方法,研究了竹红菌素(HA)4种异构体发生分子内质子传递(IPT)的过程。结果表明,在竹红菌素分子内质子传递的过程中不会发生碳骨架结构的变化,这与之前文献中的猜测是不一致的,利用CIS和TD方法计算研究了竹红菌素激发态分子内质子传递的过程.结果表明,竹红菌素顺式结构的IPT过程是一个~10ps的瞬态过程,而竹红菌素反式结构的IPT过程则是一个~50~250ps的瞬态过程.根据计算结果我们对竹红菌素和金丝桃蒽酮分子内质子传递模式之间的差异做出了初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