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篇 |
免费 | 18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化学工业 | 3篇 |
建筑科学 | 3篇 |
轻工业 | 4篇 |
水利工程 | 2篇 |
石油天然气 | 48篇 |
自动化技术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1999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根据Duhamel原理,提出了考虑续流作用的早期压力分析新方法,讨论了压力历史模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指出了常规霍纳法没考虑续流影响所带来的误差。 相似文献
2.
3.
长岭断陷火山喷发类型及火山岩展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山岩是长岭断陷深层系主要储层,其喷发模式和展布特征的研究是深层勘探的关键.在对深层构造特征、钻井资料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地震资料的波阻特征、属性特征,以主要勘探目的层营城组为研究重点,以对其喷发模式的研究为切入点,结合岩浆物理性质的分析,搞清了其火山岩的展布特征.长岭断陷营城组火山岩喷发类型多、期次多.受不同规模、性质断裂的控制,产生了中心式、裂隙式、混合式喷发,多种喷发类型产生了不同的岩性组合和分布特征;火山岩体在整个断陷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带性,总体上岩性齐全、厚度大、分布广,在纵向上具有多旋回的发育特征,广泛发育的火山岩为深层油气聚集提供了优质储集空间,进一步明确了深层火山岩油气藏的勘探潜力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走滑断裂及其相关构造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价值,准确认识走滑断裂的演化程度关乎走滑构造带油气勘探的效果。前人的研究已经对走滑构造的生长演化过程有了定性认识,但仍缺乏客观定量确定走滑断裂带演化程度的依据,其核心问题是缺少能够表征走滑断裂演化程度的参数。为解决此问题,基于自身开展的里德尔剪切构造物理模拟实验,采集平面图像,进行了走滑断裂带内断裂几何学参数的统计分析。通过分析断裂带演化过程中平面结构阶段性变化与几何学统计参数变化的对应关系,揭示了断裂演化过程中几何学参数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将同一条断裂带内相邻断裂间夹角数据的标准差作为走滑构造演化程度表征参数的新认识。走滑断裂带演化程度与断裂带内相邻断裂夹角数据标准差具有明显相关关系,不同演化程度中的平面构造样式与断裂带内相邻断裂夹角数据的标准差值分布区间相对应;依据断裂平面组合样式,走滑断裂演化阶段可以划分为剪切单向破裂阶段、剪切雁列破裂阶段、剪切连通破裂阶段,分别对应断裂带内相邻断裂夹角数据标准差值(S)范围为1<S<4、4≤S<8、S≥8;针对实际的走滑断裂带,通过统计断裂带内相邻断裂夹角数据的标准差能够分析出走滑断裂的演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不稳定试井能够定理地获取被测试地层和井有关参数,滚动勘探开发对象复杂,只有对油藏情况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切实的搞好下步部署和生产工作,通过对部分滚动区块井的测试资料系统解释,特别是对油藏的污染,边界情况的分析研究,提高了对油藏的认识程度和滚动勘探开发成效。 相似文献
6.
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潜力分析——以双河油田437块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河油田437块经过近23年的开发,目前含水已高达96%。从高含水期油藏的渗流特点出发,充分利用试井技术能求取地层径向渗流参数的特点,结合油藏工程学有关原理,从含油饱和度研究入手,对剩余油饱和度分布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搞清了437块剩余油饱和度的分布情况,获得了对于特高含水期油田剩余油分布的规律性的认识,对老油田调整挖潜和三次采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钻井、地震、测井及测试资料综合研究认为:渤海湾盆地济阳—临清东部地区石炭—二叠系主要发育一套浅海碳酸盐岩台地相灰岩、障壁—潟湖、潮坪、沼泽及三角洲相陆源碎屑岩和煤层.从纵向发育的沉积特征来看,上石炭统本溪组发育浅海台地相碳酸盐岩和浅海陆棚相(陆表海)砂泥岩,太原组主要发育障壁—潟湖、潮坪、沼泽相碳酸盐岩、陆源碎屑岩和煤的混合沉积;二叠系山西组主要发育三角洲相和三角洲平原沼泽相砂泥岩及煤,下石盒子组和上石盒子组则以发育近海陆相碎屑岩沉积为主,局部有河流沼泽的泥炭和煤发育.沉积环境总体具有自下而上、由南向北由浅海相、海陆交互相逐步过渡为陆相的基本特点.成煤环境以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太原、山西期潮坪、潟湖过渡带之潮坪沼泽环境及三角洲平原沼泽环境为最佳. 相似文献
8.
根据DST非自喷数学模型解与常产量试井数学模型解之间的关系,导出了DST压裂井恢复压力分析关系式,根据这些关系式可以计算地层及裂缝性质参数。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