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氨基甲酸乙酯是黄酒中可能会出现的一种2A级致癌物,控制氨基甲酯乙酯的形成有利于提高黄酒品质,而精氨酸代谢对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利用单因素比较的方法,考察黄酒酿造中乳酸菌、酿酒酵母、醪液酸碱度(pH值)、红曲霉等因素对醪液中精氨酸代谢和氨基甲酸乙酯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乳酸菌能促进黄酒醪液中的精氨酸分解,促进氨基甲酸乙酯的形成;红曲霉能产生大量的精氨酸,并将精氨酸水解,添加2.00 g红曲米的醪液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较对照增加了61%;酵母菌的精氨酸代谢能力也对氨基甲酸乙酯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醪液的pH值是影响精氨酸代谢的重要因素,pH4.5时的醪液中精氨酸含量是p H2.5时的4.9倍,氨基甲酸乙酯含量下降了26%。调整黄酒酿造工艺,控制醪液中的精氨酸代谢,可以有效降低产品中的氨基甲酸乙酯含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4.
Genome shuffling技术选育高耐性酿酒酵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酿酒酵母对温度和乙醇的耐受性对于茅台酒糟再利用工艺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紫外诱变方法和筛选,获得了5个耐性有所提高的正突变株,以这些菌株作为出发菌,进行连续融合,复合筛选融合子,最终获得了能耐受46℃和16%vol乙醇浓度的酵母菌.耐高温和耐酒精能力分别提高了7%和33%.经过摇瓶发酵实验后证明.该菌株在30℃下发酵4 d酒精度达13.87%vol,总酯产量为0.637 g/L,42℃下发酵4 d酒精度达5.30%vol,总酯产量为0.313g/L. 相似文献
6.
7.
8.
9.
以黄酒糟酶解液为主要原料,葡糖醋杆菌BC19-2发酵制备细菌纤维素.分别考察了温度、pH、接菌量、酒糟的酶解时间等因子对黄酒糟发酵生产细菌纤维素的影响,可视化表征细菌纤维素制备的微观过程.结果表明,单因素比较优化的最佳发酵条件是酒糟酶解3小时、初始pH6.0、接种量为6%时,在30℃恒温发酵7天,细菌纤维素的产量即达7...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