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复合离子缓凝剂(IAD),借助红外光谱及元素分析表征了IAD的分子结构.采用化学需氧量(COD)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浓度下的IAD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动力学及吸附热力学.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饱和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Lagergren吸附速率方程,由Arrhenius方程,得到Ea=7.75 kJ/mol.吸附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吸附热力学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当温度升高,吸附平衡常数减小,求得热力学参数△H=-11.48 kJ/mol,AS=89.05 J/(mol·K),AG<0,吸附为放热自发过程. 相似文献
3.
以疏水SiO2、单体、引发剂和交联剂为原料,水为溶剂,采用干水法制备核壳聚合物微球PMS@SiO2,分别考察了SiO2疏水性、硅水质量比、搅拌速度和搅拌时间对形成稳定干水微反应器的影响。以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通过正交实验对内核水相发生聚合反应的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激光粒度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微球的化学结构、热稳定性及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评价了微球的吸水膨胀性能和调驱性能。结果表明,核壳聚合物微球PMS@SiO2的最佳制备条件为:SiO2-R812S与水相质量比1∶10,搅拌速度12000 r/min,搅拌时间120 s,交联剂用量0.1%(以单体总质量为基准,下同),引发剂用量0.15%,反应温度50 ℃,反应时间4 h。与常规聚合物微球PMS相比,该微球在90 ℃环境中水化20 d,膨胀倍数约为5.0,具有缓膨特性。物模调驱实验结果表明,PMS@SiO2的封堵率达90.39%,残余阻力系数为10.409,采收率增幅可达34.02%。与PMS相比,其采收率提高了11.89%,具备良好的调驱性能。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善聚合物驱油体系在高温高盐油藏中高温断裂、抗盐性和长期稳定性差的问题,研制了一种由油酸
改性纳米SiO2(O-SiO2)和疏水缔合聚合物KAPAM组成的纳米分散体系,评价了纳米分散体系的增黏性、耐温
性、抗盐性、抗剪切性、长期稳定性和驱油效果。结果表明,与单一KAPAM溶液相比,纳米分散体系的三维网格
结构提升了体系的结构稳定性及结构恢复能力,从而提高了体系的各项性能。O-SiO2可使KAPAM溶液黏度增
加,组成为0.15% KAPAM+0.3% O-SiO2的纳米分散体系的黏度最大,增黏率为25.73%。纳米分散体系在90 ℃
下的黏度保留率为 89.41%;当体系中的 NaCl、CaCl2的质量浓度为 60、7 g/L 时,黏度保留率分别为 72.13%、
65.74%;纳米分散体系在90 ℃下可稳定分散约20 d;在90 ℃、矿化度为3.3×104
mg/L的条件下,向填砂管中注入
0.5 PV纳米分散体系可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23.5%,表现出较好的耐温抗盐性、长期稳定性及驱油能力。 相似文献
5.
6.
不稳定交联凝胶类堵剂的探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稳定交联(稳定交联剂和不稳定交联剂复合使用)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交联技术,逐步在预交联颗粒、聚合物微球等凝胶类堵水剂中应用.利用稳定交联剂MBA和不稳定交联剂PS-11合成一种高交联度的吸水树脂,考察不稳定交联剂对凝胶吸水性能、耐盐性能及弹性强度的影响,并结合扫描电镜观察凝胶内部骨架结构.研究表明:高温环境中(90℃)不稳定交联剂PS-11分解较快,但分解不完全,高质量分数的不稳定交联剂有一定缓膨效果;PS-11分解有助于提高凝胶的耐盐性能,矿化度20×10^4 mg/L条件下,凝胶吸水倍率达21g/g,同时弹性强度也显著增加;电镜扫描结果证实PS-11发生分解,凝胶内部结构变得混乱.据此提出不稳定交联凝胶类堵剂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用壬基酚聚氧乙烯醚(TX-10)与氯丙烯合成了一种含醚单体(TXA),再用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与TXA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TXPAM)。确定了TXPAM的最佳合成条件为:n(AM)∶n(AA)∶n(TXA)=100∶20∶0.4,总单体含量为20%,体系pH为6.5,反应温度为40℃,引发剂加量0.2%,反应时间为5 h。采用红外光谱法和核磁共振氢谱对TXPAM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元素分析法对TXPAM的C,H,O,N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3种表征方法证实了TXPAM符合预期设计。考察了TXPAM的耐温抗盐抗剪切性能和驱油性能,与常规PAM相比,耐温达到80℃,抗盐8000 mg/L,抗剪切10000 s-1,提高采收率16.03%,有进一步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物理屏蔽作用把金属和腐蚀环境进行隔绝的有机涂层,由于其经济、有效和操作方便的特点而成为主要的防腐措施。然而,环境因素往往不可避免地导致涂层产生裂纹,并最终导致涂层失效。具有自修复能力的涂层在发生破损后,由于其能够主动的修复涂层的破损部位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相对于具有单一物理屏蔽性能的涂层,具有自修复性能的涂层可以降低破损涂层维修期间的人力和物力成本,在未来的发展中具有很大的潜力。本文根据自修复涂层的愈合机理及其发展历程,把自愈合涂层分为自主修复型、借助外部刺激的非自主修复型和针对特定环境能够做出有效响应的智能自修复涂层,并对其研究现状及优缺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10.
以丙烯酰胺(AM)、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磺酸(AMPS)为原料,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可分解聚合物微球。微球形貌为不规则球形颗粒,尺寸与油藏的微米/亚微米级孔喉尺寸相匹配,其结构经红外光谱表征。二次成胶实验结果表明,成胶时间随矿化度增加而延长,随温度、聚合物微球加量增大显著缩短。第二交联剂水溶性酚醛溶液(简称FQ)加量对成胶时间影响不大,但对成胶强度影响显著。当温度≥90℃,可分解聚合物微球加量为1.5%~2%(以体系总质量计),第二交联剂FQ加量为1.0%~1.2%(以体系总质量计),得到的二次交联凝胶成胶时间可控,为1~3 d,热稳定性良好,30 d不脱水。在油相中,可分解聚合物微球不发生二次交联,间接证明其具有选择性封堵性。SEM证实了可分解聚合物微球的二次成胶过程,即颗粒间交联形成颗粒聚集体,颗粒聚集体交联形成大的团聚体,最后形成本体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