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8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4篇 |
综合类 | 8篇 |
化学工业 | 18篇 |
金属工艺 | 2篇 |
机械仪表 | 10篇 |
建筑科学 | 7篇 |
矿业工程 | 13篇 |
能源动力 | 1篇 |
轻工业 | 55篇 |
水利工程 | 3篇 |
石油天然气 | 16篇 |
无线电 | 1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7篇 |
冶金工业 | 8篇 |
原子能技术 | 6篇 |
自动化技术 | 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介绍了HL-1托卡马克装置物理实验中使用的多微机数据采集、处理及自动监测系统。详细描述了系统的构成、主要软件的编制方法。并给出了该系统在HL-1物理实验中得到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3.
4.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但由于其安全域值较低,极易导致硒中毒。研究发现,硒化多糖和纳米硒有更高的安全性和生物活性,是理想的补硒制剂。本研究以黄牛肝菌伞多糖(polysaccharides from Suillellus luridus,SLPC)为原料制备硒化黄牛肝菌伞多糖(selenide polysaccharides from Suillellus luridus,Se-SLPC)和纳米硒-黄牛肝菌伞多糖(nano-selenium-polysaccharides from Suillellus luridus,SLPC-SeNPs),比较硒化修饰前后多糖的理化性质和结构特性,观察SLPC-SeNPs的表面形貌并测定其稳定性,同时,评价两种富硒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Se-SLPC的硒含量为1.62 mg/g,是由半乳糖、葡萄糖和甘露糖组成的多糖,平均分子质量8.2 kDa,核磁共振分析显示取代反应发生在C4和糖苷键连接位点C3处。SLPC-SeNPs粒径为55.46 nm,表面呈均匀球状,在4 ℃下能稳定保持至少80 d。此外,Se-SLPC和SLPC-SeNPs的抗氧化活性均明显高于SLPC。本研究可为研发安全高效的补硒制剂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6.
为研究牦牛血抗氧化肽最佳制备方法,以牦牛血为原料,分别采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法、碱性蛋白酶解法、菌酶联合法制备3种牦牛血抗氧化肽,依次简写为BF、AP、BA。应用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清除能力,脂质过氧化抑制能力、还原力4种体外抗氧化实验,对比3种牦牛血抗氧化肽的抗氧化活性。以超滤、凝胶层析法对制备的较高活性产物进行分离。结果表明:3种抗氧化肽活性大小为BABFAP,BA有最大的·O_2-清除能力、脂质过氧化抑制能力及还原力,表明制备牦牛血抗氧化肽的最佳制备方法为菌酶联合法;超滤分离菌酶联合制备产物获得分子量5 kD的抗氧化肽活性高于分子量10 kDa、介于5~10 kDa的抗氧化肽,对·OH的IC50值为1.62 mg/mL;该组分经凝胶层析分离后得到4个组分,其最高活性组分Ⅰ对·OH的IC50值达到0.72 mg/mL。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牦牛产业的附加值,以牦牛乳提取酥油后进行凝固沉淀,再经自然发酵、风干而成的蛋白质含量丰富的产品“曲拉”为原料,采用胃蛋白酶、木瓜凝乳酶和酵母凝乳酶复配成混合凝乳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混料设计对凝乳干酪素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并对干酪素的理化性质、红外光谱特性、热力学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混合酶质量分数1%(其中胃蛋白酶∶木瓜凝乳酶∶酵母凝乳酶的质量比为0.60∶0.18∶0.22),在pH 6.3、45℃、添加质量分数CaCl 21%条件下,凝乳30 min,出品率为80.35%。混合酶法制备干酪素的理化性质、红外光谱特性和热力学性质与小牛皱胃酶干酪素差异不显著,而且符合GB31638—2016要求。 相似文献
8.
9.
李斯特氏菌对肉制品保存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肉制品接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15~5个/g)后,经真空包装或非真空包装,在5℃,25℃条件下保存,观察其动态。25℃,非真空包装一天,菌数超过10~8个/g,真空包装5天,菌数超过10~8个/g;5℃,非真空包装10天,菌数超过10~8个/g,真空包装15天,菌数超过10~7个/g。真空包装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氏菌有抑制作用,5℃冰箱保存条件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仍能发育增殖。因此,肉制品加热后,如果二次污染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危险性很大。 相似文献
10.
风味泡鹅肉挥发性风味物质GC—MS检测中的HS—SPME萃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风味泡鹅肉为原料,通过比较不同萃取纤维头的萃取效果,筛选出最佳萃取纤维头。在该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HS—SPME萃取风味泡鹅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工艺,探讨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解吸时间对总峰面积和挥发性风味物质总数的影响,并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检测分析风味鹅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风味泡鹅肉的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75μm CAR/PDMS萃取头,萃取温度55℃,萃取时间53min,解吸时间4min,在该条件下的总峰面积为3 645 270 362,挥发性物质总数为60种;HS—SPME—GC—MS检测出了风味泡鹅肉中含有烃类、醛类、酯类、酮类、醇类、硫醚类、酚类等挥发性风味物质63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