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6篇
轻工业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现有对辣椒炒制和糊辣椒舂捣的研究中,存在着辣椒炒制温度及舂捣效果不佳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对炒制和舂捣集成一体的辣椒加工装置进行结构设计及仿真分析,得到了满足炒制温度和捣碎均匀的糊辣椒加工装置。本文利用电磁加热原理对干辣椒进行翻炒加热,通过内部设置温度探头实时监测温度变化,滚筒翻炒辣椒装置内部设计有4叶绞片一体化炒制干辣椒机构,设计可360°旋转滚筒翻炒辣椒装置,可保证内部辣椒均匀受热以达到表面呈现焦糊状;利用凸轮机构原理,设计糊辣椒舂捣机构模型,实现糊辣椒的舂捣目的;利用ADAMS、ANSYS、ABAQUS等软件进行仿真验证分析。仿真结果显示:电磁线圈加热能满足炒制干辣椒的温度需求;凸轮传递到筛网上的冲撞力足以达到捣碎糊辣椒的效果需求。  相似文献   
2.
3.
4.
基于滚动轴承微区接触的疲劳寿命计算方法,建立了角接触球轴承的结构参数优化计算模型。以某燃气涡轮发动机转子系统前支点角接触球轴承为例,分析了角接触球轴承结构参数对轴承承载区最大接触应力、轴承疲劳寿命和保持架滑动率的影响规律,并基于轴承延寿的目标进一步提出了结构参数优化方案。分析结果可为角接触球轴承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根据滚动轴承-转子之间的位移耦合关系以及载荷平衡关系,建立了基于轴承内部载荷-变形协调条件的滚动轴承-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模型。以单转子系统中的对称布置的一对276927NK1W1(H)型角接触球轴承为例,分析了滚动轴承运转过程中转子耦合效应对其振动的影响以及轴承工况对耦合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可为轴承失效分析提供更准确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偏心误差对圆弧齿线圆柱齿轮系统啮合性能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的现状,介绍了不同加工工艺所得圆弧齿线圆柱齿轮特点,建立轴孔中心存在几何偏心的圆弧齿线圆柱齿轮三维模型,利用商业软件Adams建立考虑偏心误差的圆弧齿线圆柱齿轮动力学仿真模型,分别研究了主动轮存在偏心和从动轮存在偏心及主、从动轮同时存在偏心时圆弧齿线圆柱齿轮系...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变双曲圆弧齿线(variable hyperbolic circular arc toothtrace,VHCATT)圆柱齿轮承载能力和改善其动态特性,提出齿面修形设计方法,即齿线方向的刀盘倾斜法和齿廓方向的抛物线修形刀刃法。首先,根据齿轮啮合原理和变双曲圆弧齿线圆柱齿轮修形齿面成形原理,推导修形齿面方程,利用软件MATLAB和UG实现齿面重构;其次,通过齿轮几何接触分析,计算齿面间隙,同时利用有限元法计算接触点柔度矩阵,进而建立承载接触非线性数学规划模型,获取轮齿承载啮合特性;最后,分析刀盘倾角、抛物线系数与抛物线顶点位置对修形齿面载荷分布与承载传动误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取值合理的刀盘倾角和抛物线顶点位置可有效降低齿面载荷与改善系统承载传动误差特性;取值合理的抛物线系数可改善单齿和双齿啮合交替时的载荷突变情况。研究结果为变双曲圆弧齿线圆柱齿轮的动态设计和工业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现有水下管道智能巡检机器人存在社会普及度不高、设计成本昂贵、信息处理不完善、路径规划自动程度低等问题。根据水下作业的特点及需求,设计一款成本低、自动化较高的水下管道智能巡检机器人。该机械装置主要由动力系统、报警系统、电源系统、控制系统、视觉及传感系统等组成,其中视觉控制模块对图像进行采集后,经过自动数据处理对巡检机器人进行路径规划、障碍物报警等。最后建立了水下管道智能巡检机器人的三维模型,并制造了样机进行测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以基于平行连杆加工的圆弧齿线圆柱齿轮为研究对象,利用UG NX10. 0建立存在偏心误差的圆弧齿线圆柱齿轮三维模型,利用Adams建立考虑偏心激励的圆弧齿线圆柱齿轮动力学模型,对传动系统主动轮存在偏心、从动轮存在偏心以及主从动轮均偏心等3种工况进行仿真,获取偏心激励下圆弧齿线圆柱齿轮的啮合特性。研究结果表明,3种工况传动系统啮合力均呈现周期性变化;最大啮合力、平均啮合力和啮合力均方根均随齿轮偏心量增加而增加,啮合过程中的冲击越大,平稳性越差。研究结果为圆弧齿线圆柱齿轮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考虑到来自传感器测量数据、模型结构以及参数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建模由这些因素导致的下边界模型尤为重要。通过将结构风险最小化理论与逼近误差最小化思想相结合,提出了${ell _1} - {ell _1}$ 双范数的最优下边界回归模型建模方法。首先,确定满足下边界回归模型的约束条件。其次,将结构风险的${ell _2}$范数转化为简单的${ell _1}$范数优化问题,并将回归模型与实际测量数据之间的逼近误差的${ell _1}$范数融合到结构风险的${ell _1}$范数优化问题,再应用较简单的线性规划对双范数的优化问题进行求解获取模型参数。最后,通过来自测量数据以及模型参数不确定性的实验分析,论证了提出方法的最优性,体现在:下边界模型的建模精度通过逼近误差的${ell _1}$范数得到保证;模型结构复杂性在结构风险的${ell _1}$范数优化条件下得到有效控制,进而提高其泛化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