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RPC溢出漏洞成为Windows系统安全的巨大威胁。介绍了RPC的原理,研究了RPC中Stub的数据构造和标准,分析了堆结构和堆溢出原理,总结了堆溢出漏洞的利用方法,针对一个RPC堆溢出漏洞分析了利用过程,提出了RPC堆溢出漏洞攻击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
循环结构在C程序设计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是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建立“循环”的概念、理解“循环”的含义、设计“循环”算法、实现“循环”功能,是教学设计的重点。通过对循环结构教学设计,理清教学思路,明确教学目标,化解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寓趣味性、目标性于教学中,采用了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演示法、分析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程序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3.
4.
从高职计算机类教材建设现状出发,通过调查与分析,挖掘现有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寻求问题产生的原因,从提高认识和科学规划、加强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重视社会行业参与、优化课程模式、整合课程内容和完善教学条件等方面提出问题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木马已成为当前信息安全的重要威胁.研究了已有的恶意代码智能检测方法,针对已有的智能检测没有充分利用时序和空间信息的缺陷,提出集成时序和空间信息的木马行为智能检测.给出了时序特征和空间特征的提取方法,并给出空间特征的特征选择和约简过程,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成员分类器的集成决策.给出了总体设计方案,实验结果表明集成时序和空间信息的木马智能检测相对于单分类器能够得到较好的分类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以含银方铅矿为研究对象,考查了丁铵黑药、乙基黄药、乙硫氮三种捕收剂,碳酸钠、石灰两种调整剂对其浮选行为的影响,并通过Zeta电位测定和吸附量测定进行捕收机理分析。浮选行为结果表明:含银方铅矿适合在弱碱性介质下回收,且含银量越高,上浮趋势越明显;与石灰相比,碳酸钠做调整剂时获得的含银方铅矿回收率更高;丁铵黑药是弱碱性介质下回收含银方铅矿较好的捕收剂,乙硫氮在强碱性介质中也可以回收含银方铅矿,但回收率偏低。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在弱碱性介质下,丁铵黑药不仅表面Zeta电位负移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种药剂,而且在含银方铅矿表面的饱和吸附量也最大。根据热力学方法计算得到丁铵黑药和乙硫氮浮选含银方铅矿的临界pH值分别为9.27和10.81,与实际浮选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7.
山东某黄金选冶厂氰渣中主要有价元素为铁,品位为20.29%,矿物主要以磁铁矿、褐铁矿、硅铁矿形式存在。因该氰渣嵌布粒度微细,且褐铁矿理论含铁偏低,为了尽可能获得高品位铁精矿,开展了选矿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弱磁粗选—强磁粗选—摇床精选联合工艺流程可实现铁资源的回收利用。若将弱磁精矿、摇床中矿、摇床精矿合一可获得铁品位为59.27%、铁回收率为48.01%的铁精矿;若将弱磁精矿、摇床精矿合一,可获得铁品位为61.21%、铁回收率为46.66%的铁精矿。 相似文献
8.
运动、静止目标获取与识别(MSTAR)计划表明,将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分割成目标、阴影和背景杂波区域对于从开放环境中进行目标识别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但由于SAR图像自身固有的斑点噪声的影响,传统的分割方法很难获得准确的分割,为此提出了一种同性扩散抑制MSTAR图像斑点噪声的方法,它能快速取得感兴趣的目标区域图像.图像预处理后,利用基于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的图像分割算法对图像进行分割.通过实验确定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的分类数.实验结果表明分割效果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锰矿资源丰富,但存在原矿锰品位低、有用矿物嵌布粒度极细及脉石组分易泥化等问题,因此提高锰矿选矿技术水平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以云南个旧某氧化锰矿石为研究对象,结合矿石性质,采用洗矿—脱泥—磁
选工艺流程开展选矿试验。 结果表明:①原矿锰品位为 6. 40%,锰主要以硬锰矿、软锰矿等氧化锰矿物的形式存在,
其中嵌布粒度为-0. 01 mm 的极微细粒氧化锰矿物产率较高。 ②采用洗矿—脱泥工艺,在搅拌强度为 2 000 r / min 的
条件下,通过实验室用水力旋流器可以脱除产率约为 69%的矿泥,为后续沉砂获得高品位的锰精矿创造了有利条件。
③针对沉砂中的氧化锰矿物,采用 1 粗 1 扫的强磁选流程,分别获得了锰品位 29. 13%和 7. 86%的磁性物,实现了粗粒级锰矿物的高效回收;针对矿泥中的氧化锰矿物,采用 1 次粗选的强磁选流程,获得了锰品位 18. 07%的磁性物,实现了微细粒级锰矿物的综合利用。全流程试验可获得累计产率 16. 08%、平均锰品位 23. 78%、累计回收率 60. 21%的锰精矿,实现了该难选极低品位高含泥锰矿的高效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