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焊接变形可以直观地看到,控制变形手段也非常多. 焊接残余应力分布复杂,关键位置残余应力大小对产品有着很大的影响. 文中利用焊接数值模拟和试验相结合的手段,采用单因子和多因子正交试验相结合的设计方法,以焊接残余应力为评价指标,对T形接头焊接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设计,获得了T形接头的残余应力分布状况. 结果表明,拼焊间隙为2 mm以下时,焊缝宏观形貌满足要求;焊接速度对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送丝速度和拼焊间隙. 利用数值模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优化了焊接工艺参数,降低了焊接残余应力的峰值,有效地减少了试验次数,节约了成本. 相似文献
5.
6.
基于移动电站常用的柴油发电机组,进行噪声机理分析,并进行排风消声器降噪研究。在研究中,建立L型、U型、倒V型三种排风消声器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仿真和试验。通过研究确认,方舱透射噪声对机外辐射噪声贡献较小,噪声解决方案以降低排风口辐射噪声为主。三种排风消声器中,倒V型的流场性能最佳,其次为L型。在500~1 000 Hz频率和1 600~2 000 Hz频率,倒V型排风消声器的声压级降噪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不同焊脚尺寸影响结构件焊接变形和残余应力分布,对实际工程意义较大。文中借助焊接数值模拟手段,对T形接头的焊接过程进行分析,获得了接头焊后变形和残余应力。同时,结合盲孔法试验,验证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Z1×Z2=9 mm×9 mm方案焊后总变形量和等效残余应力峰值最小,Z1×Z2=8 mm×10 mm方案焊后总变形量最大;Z1×Z2=10 mm×8 mm方案纵向和横向残余应力峰值最大。纵向和横向残余应力仿真结果与试验测量结果相对误差最大分别为8.82%和8.43%,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该研究为焊脚尺寸控制和残余应力优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借助有限元分析手段对不同点固焊形式的对接焊焊接过程进行模拟,经分析得到焊接变形和应力分布情况,采用实验手段验证试验结果。结果表明,点固焊位置相同,长度越长,获得的变形量越小;起、收弧的两端面点固焊变形在起、收弧两侧翘起,焊缝位置点固焊翘起的位置发生在与焊缝位置平行的两侧自由端;点固焊长度越长,仿真和实测结果的残余应力分布波动性越大;在起、收弧两端面点固焊获得的残余应力峰值最小;起、收弧两端面点固焊、点固焊2处残余应力值均降低,点固焊3处残余应力值增大。证明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有限元模拟不同对流换热系数下熨平板的焊后变形和应力分布,并采用塞尺和X射线法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整体变形趋势为U形板呈鼓泡状,左连接板伸出端向x正向收缩变形,两侧板自由边向内收缩变形。最大变形位置出现在连接板伸出端最上端,对流换热系数为采用曲线加载时,变形误差为34.3%,系数为0.02时,误差为17.1%;不同对流散热系数对残余应力峰值影响很小,应力分布与对流换热系数为0.02时趋势一致,误差为32.6%,采用曲线加载,不考虑低应力区结果,误差为21.1%,均满足工程应用要求,证明了模拟结果的准确性。两种加载方式均满足焊接变形预测要求,在焊缝较多、应力分布复杂的情况下,应力预测建议采用曲线加载方式,反之则采用系数为0.02加载。 相似文献
10.
焊接热源分别采用双椭球和整条焊缝两种稳态热加载,得到了筒状结构的焊后变形和残余应力分布,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两种加载方式焊后变形和应力趋势相同。整条焊缝加载峰值出现在两封口板中心位置,峰值为4.931 mm,与试验结果对比误差小。应力峰值相近,峰值近似339 MPa。采用双椭球热源加载,应力分布与试验结果吻合更好。仿真与试验结果误差均能满足工程应用要求,证明了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双椭球热源加载的计算时间是整条焊缝加载的27.2倍,从工程应用层面分析,整条焊缝加载具有重大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