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0篇
电工技术   13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59篇
机械仪表   12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5篇
轻工业   2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篇
冶金工业   30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现有煤矿水源井监控系统受数传电台或GPRS传输速率限制而无法监控水源井周边视频信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水源井无线视频监控终端设计方案。该监控终端加入了实时视频监控部分,优化了H.264压缩模块,采用3G的TD-SCDMA无线宽带网络传输视频流。测试结果表明,该监控终端能够满足视频信息的采集与传输需求,实现了对水源井的多功能监控。  相似文献   
2.
采用铸造反应合成技术制备出TiC/Ni3Al表面复合涂层材料,研究了涂层的物相、组织和界面形态,测试了涂层的硬度和耐磨性。结果表明:Ti-C-3Ni-Al体系反应完全,产物为TiC和Ni3Al。表面复合涂层中直径为1~3μm的TiC颗粒呈球形镶嵌在Ni3Al基体上,随着TiC含量的提高,颗粒尺寸略有长大、分布更均匀、涂层更致密,且涂层与钢基体界面为良好的冶金结合,随TiC含量的变化而界面呈现出不同的形貌,在TiC含量〈45%时,涂层为一整体,从涂层到界面处Ni、Al、Ti、Fe元素呈梯度变化;在TiC含量≥45%时,涂层出现了分层现象。随着涂层中TiC含量的增高,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提高,表面复合涂层的硬度和耐磨性均明显高于钢基体。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精铸热锻模具脆性断裂主要是由于材料和工艺不完善造成的。通过优化材质及工艺基本可以消除脆性断裂。早期脆性断裂现象大多由于热处理及操作不当所致;冲击疲劳断裂是常见的脆性断裂现象,是由于模具制造缺陷(如砂眼、显微裂纹等)以及热疲劳裂纹作为疲劳裂纹源扩展后所致。  相似文献   
4.
探讨铬系高合金冷作模具钢的特点及“以铸代锻”工艺的可行性,采用变质处理及热处理初步达到在非锻造条件下网状共晶碳化物粒化的要求,为“以铸代锻”工艺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应用电沉积-烧结方法在H13钢表面制得均匀致密的8%YSZ(钇稳定氧化锆)薄膜,在700℃空气中氧化动力学测量表明,表面YSZ薄膜可以显著提高H13钢的抗氧化性能并改变了氧化层的形貌。并对相关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采用MG-2000型销盘式高温磨损试验机对TC4合金在环境温度为25~600℃、载荷为50~250 N时的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SEM、EDS和XRD等对试样磨面和剖面的形貌、成分及结构进行了观察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25~300℃,TC4合金的磨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磨面呈犁沟及黏着痕迹,磨损机制为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在400℃时,磨面局部被摩擦氧化层所覆盖,磨损率随着载荷的增加缓慢下降,磨损机制为黏着磨损、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在500~600℃,磨面大部分被摩擦氧化层所覆盖,磨损率很低且随载荷变化很小,磨损机制为氧化磨损。可见,TC4合金在500~600℃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7.
在高温磨损试验机上进行TC11合金与GCr15钢在25和600℃的干滑动磨损实验。研究摩擦副(钛合金与对摩钢)的磨损行为,并探讨磨损机制。结果表明:在25℃时,TC11合金具有极高的磨损率并随着载荷快速增加,而GCr15钢的磨损率则随载荷提高略有增加,且处于较低值。在高温600℃时,TC11合金和GCr15钢均表现为随着载荷增加,磨损率变化较小的趋势,且处于极低的值。研究发现高温下摩擦氧化物的形成导致了TC11合金和GCr15钢极低的磨损率。可以认为,在高温下TC11合金与GCr15钢是一种理想的摩擦副。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含Re、Mg、Te的复合变质剂,研究变质处理对高铬钢碳化物形态的影响及元素对变质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变质微量元素的使高铬钢铸态组织细化,出现大量离异共晶,经高温热处理后的网状碳作物明显断网。粒化,且均匀分布,其中急冷元素Te的作用最显著;合金元素Si对碳化物形态有明显影响,硅量增加,使铸态下共晶碳化物数量增多且粗大,经变质处理及热处理后,共晶碳化物沿晶界断继分布,一般控制在0.8%以  相似文献   
9.
滚子链问题分析及新工艺的应用吉林工业大学崔向红国家链条质检中心王树奇,徐建民,王严兴滚子链是现代工业中十分重要的基础件之一,随着链传动技术的发展及工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滚子链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其质量、性能直接影响配套主机产品的工作性能。所以,如何提...  相似文献   
10.
钛合金综合性能优异,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化工等领域,但是其耐磨性较差,又严重阻碍了它更广泛的应用。在TC11合金/GCr15钢摩擦界面添加多层石墨烯(MLG)/纳米Fe_2O_3复合材料,采用MPX-20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其对TC11合金磨损行为的影响,并与未添加及只添加MLG或纳米Fe_2O_3时的状况进行了对比;采用XRD,SEM,EDS等分析技术对磨损表面物相、形貌和成分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探讨了各添加物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TC11合金表面添加MLG形成的摩擦层不能稳定存在,无法提高其耐磨性;添加纳米Fe_2O_3仅能在低载荷下形成稳定的摩擦层,高载荷时逐渐被破坏;添加MLG/纳米Fe_2O_3复合材料,在磨损表面形成了双层摩擦层,能起到保护基体的作用,使之磨损量显著下降,原因是MLG的润滑性与纳米Fe_2O_3承载性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