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ANSYS有限元参数化前处理基本思路,在宏文件中用特征参数替代数值参数,建立可变参数的分析模型。将APDL与UIDL相结合,设计出直观便利的用户化图形交互界面,在工具条上定制相关按钮实现分析流程的过程控制。以回转支承的有限元分析为实例,分析其几何模型参数化、网格划分参数化和约束及载荷参数化处理的过程。结果表明,参数化前处理提高了设计效率,为后续的分析和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作为工科类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工程图学不仅要从内容上适应新的行业发展形势,也要从授课方式上做出新的突破。团队对工程图学进行了全方位的创新实践,主要包括3个方面:教学内容上,融合二维平面图形和三维立体模型,不再局限于二维平面的读图画图;教学方式上,引入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线上课堂重在学习基础知识点,线下课堂重在发散和讨论;在考核方式上,采用形成性评价,考核不再是目的,而是分散在整个学习过程,以考促学。 相似文献
3.
为满足参与式设计的时代发展需求,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通过分析比较用户参与式设计与SOM神经网络相同的演化收敛特性,提出了在用户提出初始方案的前提下,使用SOM神经网络算法来模拟实际的用户参与式设计方案迭代收敛的过程。通过Matlab软件仿真分析得知,使用SOM神经网络算法模拟的结果与实际参与式设计方案收敛相吻合,这对于借助计算机辅助的方法来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平顶链链板卷圆工序的成形精度,根据工艺要求设计了一套平顶链链板卷圆冲压成形模具,该模具的上、下模均采用拼接式结构,上、下模间设有校孔装置,对该模具的关键参数进行了初步设计。利用Abaqus软件对链板的卷圆成形过程进行仿真,分析链板所受的等效应力及其成形精度,并根据仿真结果,对模具的关键参数进行修正。仿真结果表明:工件所受的最大等效应力位于链板左右两侧形成的卷圆处,符合链板卷圆成形的实际受力情况;且当卷圆销孔上模的圆角半径为6.12 mm、铰孔上模的圆角半径为6.35 mm、销孔下模的圆角半径为6.14 mm、铰孔下模的圆角半径为6.28 mm时,仿真后的链板的成形精度高。最后,制作模具样机并进行卷圆冲压成形实验。结果表明,卷圆冲压成形后工件的合格率达到98%。 相似文献
5.
随着消费者的需求个性化特点越来越强,变化越来越快,传统的以生产者为主导地位的设计方式已经越来越跟不上当代消费者的要求。让用户参与到产品设计中,使其个性化需求能够真正得到满足,已成为共识。当前,互联网模式下的大规模用户参与创新已得到充分认可,但还缺少有效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由此提出一种大规模用户参与的开放式设计方法,可以将用户碎片化、模糊化的需求精确映射到产品模型中。首先基于相似度推荐过程,帮助用户完善方案,并实现用户间的自组织聚类。然后,基于粗糙集理论实现大量用户方案的收敛决策。最后,以洗衣机设计为例,说明了大规模用户参与的开放式设计过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设计一种便携式结晶器开口锥度自动测量装置,该装置可自动测量结晶器在工作段内的开口锥度,实现对结晶器开口锥度的离线测量.基于机械振动理论,对测量装置的动态响应及稳态参数进行分析与优化.通过多点锥度曲线拟合,可近似求取结晶器内壁的形状曲线. 相似文献
7.
在某型号销合链弯链板自动化冲压级进模的研发中,由于冲孔工序涉及废料难以去除和工件不便取出的问题,使得该型号销合链弯链板的加工难以实现自动化。针对此问题,延续弯链板自动化冲压级进模的设计思路,提出一种双斜楔横向对冲冲孔模具设计方案,用于代替原有的悬架式竖直冲孔模具,并运用DEFORM-3D软件对横向对冲冲孔工艺方案进行仿真验证。在此基础上,开展冲裁间隙、凸凹模刃口尺寸和冲裁力等工艺参数计算,并对斜楔、冲孔装置、凹模、压料装置和顶料装置等关键零部件展开结构设计,运用SOLIDWORKS软件完成模具的三维设计。最后,研制模具样机并开展冲压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所研制的双斜楔横向对冲冲孔模具能够较好地应用于弯链板自动化冲压级进模中。经抽样检测,冲孔加工后的工件全部合格,同时也有效地解决了冲孔废料难以去除和工件不便取出的问题,实现了弯链板的自动化生产,有效缩短了模具的研发时间与试模周期。 相似文献
8.
针对单独使用二维激光雷达描述环境信息不足、单独使用RGB-D相机构建地图精度不足以及三维激光雷达使用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一种使用低成本二维激光雷达和RGB-D相机点云信息融合的方法。首先,通过Autoware联合标定的方式获取相机的内部参数和外部参数,建立激光雷达数据和相机数据的变换关系。然后,基于体素网格滤波的方式降低相机原始数据的噪声和密度,并将滤波后的数据进行投影转换成伪激光雷达数据。最后,通过将转换后激光雷达数据与相机的伪激光雷达数据叠加的方式,实现两传感器信息融合。实验结果表明,有效弥补了移动机器人搭载单一传感器地图构建精度不足和获取环境信息描述不足的问题,提高了移动机器人建图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为机器人有效导航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