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3.
GCr15钢中的马氏体-贝氏体复合组织及其强韧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取GCr15钢M_3点以上240℃等温处理和M_3点以下200℃预淬火—240℃等温处理两种试验工艺,分别研究了先形成贝氏体(B)和先形成马氏体(M)的组织及其强韧性。试验结果表明,在两种工艺获得M-B复合组织中,当M/B的组成比相同时,均表现出良好的强韧性配合。因此,有关先形成等温贝氏体对原奥氏体晶粒的分割及其所引起的马氏体细化模型,在改善高碳铬轴承钢的强韧性方面并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4.
5.
6.
GCr15钢贝氏体马氏体复合组织的力学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贝氏体含量与贝氏体—马氏体复合组织力学性能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复合组织中含有40~50%下贝氏体时具有最佳的强韧性配合及其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7.
预转变马氏体对GCr15钢贝氏体转变动力学的影响SCIEI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磁性法和膨胀法研究了GCr15钢M_s点以下贝氏体转变动力学以及不同温度预转变马氏体对240℃等温时贝氏体转变动力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过冷奥氏体在M_s点以下等温过程中首先形成变温马氏体,继而转变为下贝氏体。随着等温温度的降低和预淬马氏体数量的增加,应力促发作用有助于贝氏体转变的加速,200℃左右其孕育期最短。但是,当温度继续下降、预淬马氏体超过一定数量之后,贝氏体转变却愈趋困难,此外,M_s点以下不同温度的预转变马氏体对随后240℃等温时贝氏体转变动力学影响的研究结果,也具有相同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在利用SHS/PHIP技术制备(Ni,Cf)/(TiC-TiB2)陶瓷基复合材料过程中,对预制坯相对密度、预压力、延迟时间、致密化压力、保压时间等基本工艺参数以及镍和碳纤维的含量与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从而确定了影响该材料性能的主要因素为致密化压力、镍含量和碳纤维含量,并为此设计了一个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质量为120 g的试样中,当碳纤维的含量为3%、镍含量为15%(均为质量分数),预制坯相对密度为61%左右、延迟时间为16 s、致密化压力为300 MPa、保压时间为6 s时,该材料的性能最优,其室温弯曲强度σb=488.27MPa,断裂韧性KIC=12.90 MPa.m1/2。 相似文献
9.
针对10mm厚的7022铝合金进行了FSJ连接实验,并利用工具显微镜对连接区横截面形貌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前进侧的连接区塑化金属在搅拌针表面的挤压作用下瞬时针方向流入空腔,后进侧的连接区塑化金属在搅拌针表面的挤压作用下逆时针方向流入空腔。轴肩摩擦软化的塑化金属在搅拌头高速旋转下,形成涡旋流动并在轴肩下压力作用下流入空腔;随着搅拌针的高速旋转,空腔内的塑化金属向四周挤压,致使母材发生塑性变形,同时将底部部分塑化金属挤压到母材上表面,且在轴肩下压力作用下,挤压到轴肩外围形成"飞边";由于涡旋流动,致使连接区中间部位的金属层下凹,形成连接区表面中间部位凹陷。造成了连接区"减薄效应"现象发生。"填充式间接挤压-涡旋流动"模型能准确表达连接区金属塑性流动和减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0.
根据经验并通过试验拟定出10mm厚7022铝合金FSW的工艺参数范围为:搅拌头转速(ω) 300~600r/min,焊接速度(v)30~100 mm/min,并对各参数下的焊接试样进行拉伸试验、显微硬度测试和冲击试验.试验结果显示,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范围分别为505~615 MPa和464~532 MPa;焊接接头的最大硬度出现在焊缝区中间部位,最小硬度出现在热影响区;焊接接头的冲击韧性仅在ω=300 r/min、v=30和50 mm/min时略低于母材,其余工艺参数下焊接的试样均高于母材.试验获得的最佳焊接工艺参数为:ω=400 r/min、v=100 mm/mi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