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以花生壳苯酚液化产物为原料,制备花生壳苯酚液化产物-尿素-甲醛(PLPUF)树脂胶黏剂。采用正交试验探讨了制备PLPUF树脂胶黏剂的最优配比,以提高其综合性能,结果表明:第一批尿素(U1)/第二批尿素(U2)物质的量比、液化产物(PL)/尿素(U总)物质的量比以及液化产物和尿素总用量(PL+U总)与甲醛(F)物质的量比为3:1、1:1.5和1:1是PLPUF树脂胶黏剂制备的最佳配比;此配比下胶合强度达到了0.83 MPa,含固体量为47.11%,游离甲醛的量为0.05%,以酚醛树脂胶黏剂为标准,PLPUF树脂胶黏剂能满足木材工业树脂的使用要求。PLPUF树脂在贮存过程中黏度逐渐上升,贮存5~15 d胶合强度为0.87~1.15 MPa,22 d后胶合强度降低至0.74 MPa,仍可满足使用条件。PLPUF树脂的FT-IR图中出现酰胺C=O和C—N等伸缩振动峰,表明尿素参与反应、改性树脂,而加入固化剂前后树脂的FT-IR吸收峰相同,结合DSC曲线表明固化剂的加入不改变树脂结构,但可以改善PLPUF树脂的固化过程,降低固化温度和固化反应热。 相似文献
2.
3.
4.
对几种代表性的添加型甲醛捕捉剂(如乙烯脲、壳聚糖、己二酸二酰肼、间苯二酚、尿素、单宁酸以及花生壳液化物等)进行功效分析,采用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分析消醛率以及消醛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胶合板的甲醛释放量和胶接强度为指标,探讨了甲醛捕捉剂对胶合板上述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甲醛捕捉剂在胶粘剂中的消酫效果依次为己二酸二酰肼乙烯脲壳聚糖间苯二酚,而尿素对甲醛的捕捉性能与温度和p H有关。上述甲醛捕捉剂均能有效降低胶合板的甲醛释放量(均达到E_1级标准),并且甲醛捕捉剂中己二酸二酰肼、乙烯脲和间苯二酚应用于胶合板的效果较佳,而且前两者在降低板材甲醛释放量的同时对胶接强度的影响也不大。 相似文献
5.
以杨木粉为原料,通过液化制成液化树脂,再对液化树脂采用中低温发泡法制备发泡材料,系统地考虑了液化树脂黏度和固体质量分数、发泡温度以及表面活性剂、固化剂、发泡剂用量和种类等因素对制备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发泡条件为杨木粉液化树脂黏度为6 000 mPa·s、固体质量分数为75%,发泡温度75 ℃,以吐温-80与OP-10(质量比1∶1)复配作为表面活性剂,以正戊烷为发泡剂,1,4-丁内酯为固化剂,用量都在8%~12%,该条件下发泡过程稳定,制得的泡沫泡孔细腻,均匀,闭孔率高,表观质量好,泡沫的表观密度小(0.12~0.16 g/cm3)并且发泡倍率高(5~8倍)。 相似文献
6.
7.
选取竹长条加工剩余物为原料,采用平衡区组正交试验,分析了施胶量、碱处理时间、热压压力以及热压时间对重组竹材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得出较佳胶合工艺参数。为了得到更好质量的板材,在此基础上改进了其它因素的影响,如预压压力、时间、含水率以及板材幅面。试验表明:施胶量为8.5%,碱处理时间 15 h,热压时间为 18 min 的前提下,增大热压压力,提高预压压力、时间及板材规格,重组材各项性能均大有改进。在不去除青黄的前提下通过对竹长条加工剩余物进行改性处理,经过优化的产品静曲强度及弹性模量符合国家标准,不仅充分利用了竹材资源且可以降低经济成本,同时也为新型的木工胶黏剂的推广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研究功能化木粉/低密度聚乙烯(LDPE)热塑母料的流变及界面融合性为目的,采用超声波辅助碱预处理制备苄基化杨木粉(Wd-Ar),通过熔融共混挤出造粒制备了Wd-Ar/LDPE热塑母料。研究Wd-Ar/LDPE热塑母料界面相容性、熔体流动性、热软化点、热融合特性以及表面自由能的变化。结果表明:SEM显示,与未处理木粉(Wd)相比,塑化母料与LDPE的界面融合性增强;由XRD结果分析可知热塑母料结晶度减弱,热软化点有所降低,熔体流动速率提高,总表面自由能下降,非极性分量自由能增加;Wd-Ar可降低与LDPE混合物料的平衡扭矩,有效改善复合材料的熔体加工性能、界面融合性及力学性能。当LDPE含量为20wt%时,Wd-Ar/LDPE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拉伸断裂伸长率及弯曲强度分别提高了2.55、4.55和2.27倍,表明Wd-Ar与LDPE复合材料间的界面黏结性增强。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