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河流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依赖,承载着城市的兴衰使命。而当前许多城市中,城市河流在规划中逐渐被忽视,尤其是具有区域性意义的主干河流,成为无人问津的"边缘界线",沦为封闭而消极的廊道空间。以川杨河生态绿廊的建设研究为例,从城市河流的角色演变和现状问题出发,分析城市河流被边缘化的深层原因,并从"公共纽带"的视角来探讨城市河流功能复兴和回归城市生活的规划实践。 相似文献
2.
上海自贸试验区由外高桥保税区、浦东机场保税区和洋山保税港区3大区域组成,作为自贸试验区的主体功能,金融、贸易、会展等商务设施快速发展,建树显著。但与其主体功能相辅的配套服务设施,则由于三区不同的阶段和特征都各不相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自贸试验区的软实力提升。探讨如何结合自贸试验区的特殊性,从特征分析和需求调查出发,寻求适合于当前需求及发展形势的配套服务优化之路。 相似文献
3.
4.
本文根据龙口X构造具体条件,利用测井、地震及地质资料开展井壁稳定性问题的研究,建立了龙口X构造地应力、地层强度、"四压力"连续剖面,确定了安全钻井液比重,基于岩心实验理清了本区井壁失稳的主控因素,对该地区钻井工程设计与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作为一种衡量自然资本可持续利用的生物物理定量评价工具,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一栋建筑从设计、建设到运营、拆毁,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本文选取2种类型的低碳住宅和对比住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生态足迹、生物承载力以及生态足迹指数等的计算分析,阐述了建设阶段和运营阶段生态足迹比重的变化以及各项资源所占生态足迹比重的对比,为明确低碳建筑的设计方向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7.
超低能耗建筑以围护结构设计为主体,对被动式环境控制策略进行集成,其在落实超低能耗建筑标准对降低建筑运行能耗及碳排放方面有重要作用,是实现建筑节能和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提出适合于我国寒冷地区气候条件下超低能耗高层建筑的围护结构热工优化设计方案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基于寒冷地区气候条件,利用能耗模拟软件DeST-H对某超低能耗高层居住建筑进行能耗及全年温度模拟,同时,结合建筑碳排放指标和经济性分析,对高层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进行综合评价,得到外墙、屋面保温层厚度的最佳阈值范围,并提出外窗的优化设计构造。研究成果可为寒冷地区超低能耗高层建筑的相关标准制定提供理论基础,亦可为高层超低能耗建筑的应用及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