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江苏省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属暖温带与北亚热带过渡地区,全省平原面积占68.9%,湖泊水面占16.3%,年平均气温13.2℃~16℃,年均降雨量996mm,自然地理条件较好,适宜农作物种植。水稻是江苏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全省水稻播种面积233.3万hm2。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稻田冲压密实节水灌溉技术优点及推广应用价值,以江苏省为试点,对其应用成果进行了总结。研究表明,此技术可产生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其最佳应用条件为规模化种植的透水性稻田,在东北地区具备最佳推广前景。本研究成果可供相关领域科研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及其机理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混凝土抗压、抗折、抗劈拉、抗冲击的试验研究,比较了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同素混凝土之间的力学性能,并针对两者之间的差异,简要分析了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4.
5.
6.
7.
生态护坡技术逐渐广泛应用于边坡防护工程中,目前国内尚缺乏生态护坡水力侵蚀规律的研究。为更好地模拟自然降雨条件下Enkamat型生态护坡产流产沙规律,设置持续性降雨、间歇性降雨及变降雨强度不同降雨条件下试验,分析径流含沙量及泥沙累积侵蚀量随降雨历时变化规律;设置降雨强度为120 mm/h,坡度25°下Enkamat7220+植被、Enkamat7020+植被、Enkamat7220+植被根系、Enkamat7020+植被根系、仅植被、仅根系、裸坡7组不同试验组次,分析并得出加筋植草型生态护坡产流产沙规律及其减流减沙特性,验证了Enkamat型生态护坡水土防护效果的优越性,为江苏沿海垦区生态软防护工程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基于WEPP模型的沿海新围垦区土壤侵蚀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沿海新垦区盐土盐份高、土壤结构差、有机质含量少等特点,对沿海新围垦区沟渠边坡高含盐土壤侵蚀开展试验分析,研究土壤侵蚀变化规律,利用实测数据验证模型,分析WEPP模型适用性。通过野外径流小区试验分析及模拟结果说明在自然降雨条件下,沿海新垦区径流小区盐碱土侵蚀主要影响因素是雨量、降雨强度,且均为正相关显著关系。WEPP模型模拟出侵蚀量的模型有效性系数平均为0.543,计算结果表明WEPP能较好模拟沿海新垦区沟渠边坡侵蚀情况,在特殊的自然条件下尚需修正。 相似文献
9.
为掌握白马湖生态状况识别主要生态问题,2014年、2016年和2017年在白马湖湖区布设11个点位,监测分析该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和水质情况。结果表明,2014年共鉴定浮游植物119种,2016年共鉴定109种,2017年共鉴定114种,隶属于8门,主要优势种为小球藻(Chlorella sp.)、小环藻(Cyclotella sp.)、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 var. angustissima)、尖针杆藻(Synedra acus)、卵形金杯藻(Kephyrion ovale)、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链状伪鱼藻(Pseudanabaena catenata)和席藻(Phormidium sp.)。浮游植物丰度在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在空间分布上西北部和中部较高,东北部和南部较低。并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污染指数3个指标评价不同年份湖泊的健康状况,白马湖为中-富营养(中度)水体。并对浮游植物优势种和环境因子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浮游植物丰度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0.
在以往的黄河故道整治工程中,边坡防护主要考虑的是保证河道的行洪排涝、交通航运安全,忽略了硬质化护坡对河道生态环境的破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态景观和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兼具安全性和景观性的生态护坡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针对黄河故道地区河道存在防洪隐患、水土流失、水质污染、景观生态退化4个方面的问题,分别提出了适宜的护坡模式,为今后黄河故道整治工程的生态护坡选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