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2篇 |
综合类 | 9篇 |
化学工业 | 3篇 |
机械仪表 | 2篇 |
建筑科学 | 11篇 |
矿业工程 | 3篇 |
能源动力 | 3篇 |
轻工业 | 1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8篇 |
冶金工业 | 2篇 |
自动化技术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1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针对无位置传感器永磁同步电机控制存在的转子位置与转速估计精度不高的问题,结合自适应算法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自适应滑模观测器。滑模自身机制引起的系统抖振问题是影响电机转子位置与转速估计的最大因素。为了降抖减振,采用连续的sigmoid阈值函数代替sign符号函数;提出一个反电动势自适应估计环节代替传统的低通滤波器,提高反电动势估计精度;此外为了降低转子位置及其转速的估计误差,采用锁相环对其进行估计。最后,基于200W的PMSM搭建实验平台对上述改进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电机转子位置与转速估计稳态误差分别为0.129 rad、79 r/min,能够实现无位置传感器PMSM高精度控制。 相似文献
3.
黄酒类黑精的提取、成分及光谱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揭示黄酒的褐变机理,将不同年份黄酒进行乙醇丙酮分级沉淀、超滤、冷冻干燥,分别得到3个类黑精组分(MWCO1 000),对其总氮含量、总糖含量、骨架肽段氨基酸组成、UVVis和FT-IR吸收光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酒陈化过程中,类黑精的总氮含量增加,总糖含量减少,说明游离氨基酸等氨基化合物逐渐参与类黑精形成,糖类参与生成羰基或二羰基中间体,并进一步与蛋白质骨架结合形成类黑精;其骨架肽段氨基酸组成的变化表明脯氨酸最具类黑精形成活性;其UV-Vis光谱呈现典型的"尾巴模式",紫外区有强吸收,吸光度随波长增大而逐渐减小;FT-IR光谱表明黄酒类黑精存在显著的酰胺Ⅰ带和糖类特征吸收带,酰胺Ⅱ带及Ⅲ带几乎消失表明其肽段骨架因Maillard反应改变了部分结构。 相似文献
4.
5.
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会娟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3(2):29-30
章阐述了审计风险的涵义,并从实践的角度分析了审计风险产生的八条原因,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八项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6.
耕地是粮食安全的基础,煤炭是能源安全的保障。我国煤炭和耕地资源分布重合的煤粮复合区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42.7%,煤炭开采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如何实现煤矿开采与耕地保护协同发展是我国煤粮复合区亟待解决的瓶颈难题。从平原煤粮复合区采动耕地损毁机理、采动耕地破坏程度评价、开采沉陷控制技术等3个方面分析了煤矿开采和耕地保护协同发展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耕地保护面积大、变形耐忍度高等特点,提出了一种面向煤矿开采和耕地保护协同发展的源头控制与修复治理有机结合的绿色开采区域性岩层及地表变形控制技术途径,建立了相应的地表变形预测及控制设计方法,并指出了平原煤粮复合区煤矿开采和耕地保护协同发展的重点研究方向:平原煤粮复合区耕地采损驱动机制、采煤沉陷耕地防护阈值体系、面向耕地保护的煤矿绿色开采区域沉陷协调控制理论与方法,以期推动煤粮主产复合区煤矿绿色开采与耕地保护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8.
针对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投资风险评价问题,提出了基于粗糙集理论与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的可再生能源投资风险评价模型。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在构建可再生能源共性风险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可再生能源投资风险评价信息系统;分别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和粗糙集对评价指标进行离散化处理和属性约简,确定项目投资评价的关键风险指标及其权重;最后得出各类可再生能源投资项目的综合评价值。以风电投资项目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以评价对象的客观数据为依据来确定其综合评价值,评价结果准确合理,可为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投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针对目前制约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光伏发电的效率过低、成本过高问题,提出了一种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建筑排风相结合的新型绿色建筑形式。在光伏发电系统设计合理的前提下,对不同类型的建筑以及在不同环境下使用太阳能发电来提高发电效率的情况进行分析,可知其产生的经济性效益有明显差别。结合工程实例,理论分析了太阳能发电在绿色建筑中的有效合理利用,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