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渗流破坏是尾矿库溃坝的重要诱导因素之一,但目前针对渗流破坏对尾矿库溃坝影响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本文以云南某尾矿库为工程背景,采用自制的尾矿库溃坝实验装置,开展尾矿库室内堆(溃)坝模型实验研究,分析在渗流破坏情况下尾矿库溃坝过程、溃口发展、下泄泥砂沉积规律。结果表明:空隙中的可动颗粒被渗出水流带走,造成初始渗流通道建立并扩大,坝肩中部出现“砂流溢出”和“沼泽化”现象;随着坝体集中渗流通道的扩展,出渗点位置上部饱和坝体在自重作用下发生沉降和垮塌,并向上游呈牵引式发展,随后库内水流漫过坝顶垮塌部分的最低点,导致溃口的形成,坝体破坏模式由逆向牵引破坏向溢流侵蚀破坏转变;溃口的发展主要是由溃坝水流对坝体的掏蚀、冲刷所造成,在溃坝的不同时刻溃口发展是不同的,初中期以下切为主,后期为横向展宽以主;由于水流的分选作用,下泄泥砂在坝体下游的沉积随演进距离的增加,表现出由粗到细的规律,且不同位置出现了粒径的分级现象。以上研究成果能为矿山的防灾减灾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尾矿库是矿山生产中的重要设施,尾矿库的运行状况不仅关系到矿山能否顺利进行生产建设,还关系到尾矿库下游的周边环境安全和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危。结合现场试验与室内试验取得坝体不同岩土体成分的一系列物理力学参数,对某钨尾矿库进行研究,对堆积坝的在当前状况以及设计标高状况下的应力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库容和坝高增加的情况下尾矿库稳定性符合规范要求;(2)堆高至2043m和2090m时,坝体变形规律基本一致,坝体水平向变形主要向着坝体下游,竖向变形自上往下逐渐降低,最大竖向变形出现坝坡顶部;(3)随坝体增高,坝体变形逐渐增大,同时,干滩面长度减小也会使坝体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有所增大;(4)坝体内大部分区域剪应力不大,但在初期坝内坡脚出现剪应力集中现象。 相似文献
4.
以云南某尾矿库为工程背景,采用自制的尾矿库溃坝试验装置,开展尾矿库室内堆(溃)坝模型试验研究,分析在渗流破坏情况下尾矿库溃坝过程、溃口发展、下泄泥砂沉积规律。结果表明:空隙中的可动颗粒被渗出水流带走,造成初始渗流通道建立并扩大,坝肩中部出现"砂流溢出"和"沼泽化"现象;随着坝体集中渗流通道的扩展,出渗点位置上部饱和坝体在自重作用下发生沉降和垮塌,并向上游呈牵引式发展,随后库内水流漫过坝顶垮塌部分的最低点,导致溃口的形成,坝体破坏模式由逆向牵引破坏向溢流侵蚀破坏转变;在溃坝的不同时刻溃口发展是不同的,初中期以下切为主,后期以横向展宽为主;由于水流的分选作用,下泄泥砂在坝体下游的沉积随演进距离的增加,表现出由粗到细的规律,且不同位置出现了粒径的分级现象。以上研究成果能为矿山的防灾减灾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基于江西贵溪某尾矿库的取样数据,采用试验和理论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干滩尾矿粒径和坝体堆积尾矿的淤积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尾矿经旋流器分级后粒径变化明显,与原尾矿相比,干滩近端排放尾矿粒径大,而干滩远端排放尾矿粒径小;随着距子坝距离的增加,尾矿粒径百分比分布图的峰值和峰值对应的粒径逐渐减小,并且越往库内,尾矿的细粒百分比逐渐增大,细粒含量逐渐增加。干滩上的淤积尾矿平均粒径以及各粒径特征值总体上具有取样点距子坝越远,尾矿粒径逐渐变细的趋势。干滩上的淤积尾矿粒径在距子坝3.6 m和10.1 m处发生了突变,淤积尾矿的粒径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粗化阶段、缓慢细化阶段和快速细化阶段。由于水力分选、重力作用和筑坝方式的改变等原因,坝体堆积的尾矿有上粗下细的淤积规律。推导出不同粒径颗粒在干滩的运移距离公式,公式表明尾矿颗粒在干滩面淤积的位置与尾矿排放的初始流速成正比,与颗粒粒径和放矿浓度成反比。分析结果可为该类尾矿库的尾矿淤积规律和放矿方式的优化等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