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11篇
金属工艺   29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7篇
无线电   3篇
冶金工业   30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光子和磁场对水合离子的协同作用机制,光-磁处理可降低Zata电位,应用电化学理论,导出光-磁处理高炉冷却水的缓蚀模型r=1-exp「-aZF△ζ/RT」,从理论上证明了高炉冷却水经光-磁处理具有缓蚀能力,为实际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 许多物性型敏感器件常常需要低温漂、低时漂恒流源供电,有时为改善传感器的温度特性也需要变流源(工作电流随温度按一定规律变化)供电。习惯上多用半导体分立器件、运算放大器等构成恒流源以满足各类敏感器件的要求,但存在制作费时或体积较大、使用不便等  相似文献   
3.
1 前言 目前,我国对高炉冷却水腐蚀性的测定多采用在冷却系统中挂片的方法,其主要缺点是测定周期长,一般需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反映的是平均腐蚀量,无法及时了解水质变化和热负荷波动时的影响,不易迅速发现冷却水水质突变造成的后果。本文应用腐蚀电化学中的线性极化法研究高炉冷却水的腐  相似文献   
4.
摘要:高炉炉缸内衬表面形成稳定的凝铁层将保护高炉炭砖并延长高炉寿命。利用光学数码显微镜观察统计分析高炉凝铁层生产样品,探究不同焦炭体积占比对凝铁层导热系数的影响。利用元素分析(XRF)、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镜(SEM-EDS)等手段分析凝铁层的组成,并观察其微观形貌。利用瞬态平面热源法(TPS)测定凝铁层的导热系数,进一步分析其组成与导热系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凝铁层由铁、充满铁水的焦炭、石墨碳、少量渣相组成,凝铁层内部没有气隙。凝铁层生产样品的导热系数测定范围为27.21~97.38W/(m·K),导热系数(λ)与其组成的焦炭面积比(Sc=22%~48%)之间的线性关系为:λ=-257.47Sc +157.65。模拟实验凝铁层的导热系数范围为30.54~53.95W/(m·K),该值远大于目前数学模型中采用的凝铁层导热系数(2~4W/m·K),随着焦炭粒度的增加,凝铁层的导热系数先增加后减小。凝铁层中导热系数(λ)与焦炭体积分数Vc(Vc=39%~50%)的线性关系为:λ=-80.50Vc +78.56。研究结果进一步明确了凝铁层的物相组成及其导热系数,为高炉长寿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摘要:TiN颗粒尺寸及其分布对耐蚀合金性能有明显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TiN在铸坯中的分布及其析出行为进行研究。采用扫描电镜(SEM)、金相显微镜(OM)观察了TiN夹杂物在铸坯中的分布、尺寸及其形貌;基于热力学和动力学理论分析了耐蚀合金铸坯中TiN夹杂物的析出时机及其尺寸,结合试验结果和理论计算明确了TiN夹杂物在凝固后铸坯中的位置和尺寸与析出时机的关系,为控制TiN夹杂物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冶炼过程中析出的TiN夹杂物尺寸较大,在凝固过程中被枝晶吞没,位于铸坯枝晶内和等轴晶内;微观偏析计算结果表明,在凝固分数为0.55时,TiN开始析出,最开始析出TiN夹杂物的逐渐长大,长大后的TiN易于被二次枝晶吞没,最终位于铸坯中的枝晶间和等轴晶内,后期析出的TiN则在枝晶间和等轴晶间。固相中析出的TiN夹杂物长大较慢,尺寸细小,最终位于奥氏体晶界。  相似文献   
6.
高炉炉缸内衬表面形成稳定的凝铁层将保护高炉炭砖并延长高炉寿命。利用光学数码显微镜观察统计分析高炉凝铁层生产样品,探究不同焦炭体积占比对凝铁层导热系数的影响。利用元素分析(XRF)、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镜(SEM-EDS)等手段分析凝铁层的组成,并观察其微观形貌。利用瞬态平面热源法(TPS)测定凝铁层的导热系数,进一步分析其组成与导热系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凝铁层由铁、充满铁水的焦炭、石墨碳、少量渣相组成,凝铁层内部没有气隙。凝铁层生产样品的导热系数测定范围为27.21~97.38 W/(m·K),导热系数(λ)与其组成的焦炭面积比(S_c=22%~48%)之间的线性关系为:λ=-257.47S_c+157.65。模拟实验凝铁层的导热系数范围为30.54~53.95 W/(m·K),该值远大于目前数学模型中采用的凝铁层导热系数(2~4 W/m·K),随着焦炭粒度的增加,凝铁层的导热系数先增加后减小。凝铁层中导热系数(λ)与焦炭体积分数V_c(V_c=39%~50%)的线性关系为:λ=-80.50V_c+78.56。研究结果进一步明确了凝铁层的物相组成及其导热系数,为高炉长寿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通过铁浴式熔融还原炉的水力学模型,实验研究了底吹流量、顶枪流量和顶枪枪位对熔融还原炉内混匀时间的影响.单底吹实验结果表明,熔池内的混匀时间随着底吹流量的增大和油层厚度的增大都呈现减小趋势.单顶吹实验结果表明,顶枪流量的增大,熔池内的混匀时间大体有减小的趋势,不同的顶枪枪位对熔池的混匀时间有不同的影响.通过比较混匀时间和喷溅量的大小,顶底复吹正交实验得到本实验条件下最佳组合:底吹流量为9 L/min、顶枪流晕为15 m3/h和项枪枪位为350 mm.  相似文献   
8.
钢液凝固过程中微观偏析和钛氧夹杂生成的耦合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钢液凝固时元素的固-液界面的偏析,并结合溶质元素在固、液相中的有限扩散,建立了钢液凝固过程中微观偏析和钛氧夹杂生成的耦合模型,模型计算表明:由于钛氧夹杂的生成,凝固过程中溶质元素的微观偏析程度得到较大抑制;控制适当的氧含量,有利于夹杂物均匀分布;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夹杂物数量增加,尺寸变小,当控制在目前薄板坯条件下,半径为0.58μm、含量为10^-5量级的夹杂物可弥散分布于钢中,有利于性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利用非水溶液电解法提取薄带连铸低碳钢中氧化物夹杂的方法,采用带有EDS系统的扫描电镜(SEM)研究了氧化物夹杂的三维形貌和化学成分,并通过热力学计算获得控制低熔点夹杂物生成所需成分范围。结果表明:低熔点Al2O3-Si O2-Mn O类夹杂物三维形貌为球形;随着钢液中酸溶铝含量的增加,夹杂物中Al2O3含量相应地增加,当钢液中[%C]=0.10、[%Si]=0.35、[%Mn]=0.90、夹杂物的熔点控制在1 200℃范围时,要求钢液中的酸溶铝含量很低,需控制在(1~5)×10-6。  相似文献   
10.
研究表明,硅钢中的夹杂物对成品带钢的磁性能有显著影响。为研究冶炼过程硅钢中的夹杂物遗传变化,进而提出更有效的控制措施加以去除,本文结合典型的无取向硅钢生产炉次,采用非水溶液电解提取+扫描电镜观察方法分析冶炼过程中上述炉次典型试样的夹杂物。结果表明:转炉冶炼结束、RH精炼开始时,钢的氧化物夹杂总量最大,约为0.23%;RH精炼过程中,氧化物夹杂总量不断降低,并在脱碳结束时达到最低,约为0.02%;连铸过程中,氧化物夹杂总量仍有不断降低趋势,但夹杂物的平均尺寸变化不大。本试验条件下,中间包试样的夹杂物数量约为1.59×104个/m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