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黄土高原煤矿区气候干旱,土质贫瘠,农田产出较低,利用微生物改良土壤与植物生长成为研究的热点。为了探究干旱胁迫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F)后土壤水分变化及其对植物表型结构的影响,以花生为研究对象,布设野外盆栽试验,设置干旱和接菌2种试验处理,利用EM50土壤温湿盐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土壤水分变化情况,并在生长中期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CI-690ROOTSNAP根系分析软件系统分别测量冠层和根系表型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干旱胁迫使根系菌根侵染率较正常条件下降62.8%;(2)接菌增强土壤保水作用,不同处理土壤含水率呈AMF>干旱+AMF>CK>干旱的趋势;(3)接菌改变植株冠层结构,AMF处理花生的投影面积、叶片数、叶片总面积、上层平均叶面积和开花数较正常对照处理分别提高6.0%,13.0%,7.5%,13.9%和22.7%,干旱+AMF处理较对照组分别提高37.0%,13.2%,38.0%,26.0%和57.0%;(4)接菌改变根系性状,增加花生较粗根和较细根所占比例,AMF处理的植物根系中根系直径大于0.1和0...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常用光测方法在岩石力学实验观测中的应用,总结了这些光测方法相对于岩石力学中常用的其他方法的特点。最后在分析岩石力学实验观测新趋势的基础上,指出发展一种以数字散斑相关方法(DSCM)为基础的岩石力学观测系统,将可以满足岩石力学观测中的新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岩石变形破坏的数字散斑相关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采用白光数字散斑相关方法作为实验的观察手段,对单轴压缩条件下岩石变形破坏进行实验研究。根据实验中数据采集方式的不同要求,将实验分成2组进行:一组是通过CCD相机记录岩石加载全程的试件表面散斑图像,进行岩石加载全程的变形演化实验研究,根据计算结果对岩石加载全程的变形演化和变形集中区域的位移演化进行研究;另一组是通过高速相机记录岩石破坏瞬态过程的试件表面散斑图像,进行岩石破坏瞬态过程的变形演化实验研究,采用不同时刻的散斑图像作为参考帧,分别进行塑性硬化到峰值阶段变形场演化特征、峰值到破坏阶段变形场演化特征的分析。同时,实验研究中还得到试件加载过程中局部化带内变形量值、带内变形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带内最大值与带外平均值之比,以及试件表面裂纹扩展的平均速度等定量参数。 相似文献
4.
采用非线性振动方程描述了结构受围岩振动的运动规律,建立了振动诱发冲击地压的尖点突变模型。指出当围岩的振动在一定的频带和力幅范围内,会引起结构位移的突跳,从而诱发冲击地压。 相似文献
5.
6.
马少鹏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8):1410-1410
岩石材料的破坏涉及许多岩石工程的安全,直接导致地震等灾害的发生,因而一直是岩石力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但是,这一研究目前尚缺少一种理想的实验观测方法。本文结合岩石破坏过程的特点和数字散斑相关方法(DSCM)的基本原理,发展了一种专门适用于岩石破坏过程测量的DSCM系统,并用此系统对岩石破坏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实验研究,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采用非线性振动方程描述了结构受围岩振动的运动规律,建立了振动诱发冲击地压的尖点突变模型。指出当围岩的振动在一定的频带和力幅范围内,会引起结构位移的突跳,从而诱发冲击地压。 相似文献
8.
感官品评能迅速得出关于啤酒质量优劣的结论,是检查啤酒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笔者多年从事啤酒感官品评工作,现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与同行的交流,将啤酒品评工作中的几个问题提出来,与各位同行商榷。1 酒样要有可比性在日常的品评工作中,经常会将本厂的产品与其它厂家的产品进行对比。外购酒样时要考虑生产日期和其在运输过程中的颠簸、高温、曝晒等种种“磨难”,不能用本厂近日生产的产品与这些酒样进行对比,本厂产品最好也是从市场上抽取来的,这样 相似文献
9.
采用固相法制备了稀土Sm3+(0~0.10 mol)掺杂的(Na0.2Bi0.2Ba0.2Sr0.2Ca0.2)TiO3高熵荧光粉。研究发现,随着Sm3+掺杂量的增加,(Na0.2Bi0.2Ba0.2Sr0.2Ca0.2)TiO3高熵粉体逐渐出现了Sm2Ti2O7杂相,其发光强度发生明显变化。当Sm3+掺杂量为0.04 mol时,(Na0.2Bi0.2Ba0.2Sr0.2Ca0.2)TiO3高熵粉体具有单一的钙钛矿结构,且各元素组分分布均匀,并表现出最佳的荧光性能。当... 相似文献
10.
循环载荷作用下岩石材料变形场演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将岩石在动载荷作用下破坏过程的应力场直观地表现出来,从变形场演化的角度研究岩石试件的破坏规律是岩石力学变形观测领域一个有重要意义的课题。采用岩石材料破坏过程变形场监测(Geo-DSCM)系统,观测循环载荷作用下岩石材料破坏过程中的变形场演化。岩石试件采用大理岩加工而成,对岩石试件加载的循环载荷为正弦波,其下、上限载荷分别为10,130 kN,频率为0.04 Hz。通过对多个岩石试件的变形破坏过程的观测,从变形场演化的角度总结岩石材料在循环载荷下的破坏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循环载荷作用下岩石的变形经历3个阶段,即均匀阶段、局部化阶段和破坏阶段。岩石在破坏过程中其变形场演化表现出一个规律,即在破坏前夕发生严重的变形局部化现象,形成变形局部化带;变形局部化带中的变形进一步集中,形成宏观裂纹,导致试件破坏。从而可用一种描述变形场局部化特征的统计量(如变形场的方差)来表征变形场演化过程,岩石破坏前发生变形局部化,此统计量会发生突跳。因此,此统计量可用以指示岩石结构的破坏,如果设计现场观测系统,应用此方法有望实现灾害监测与预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