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0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61篇
能源动力   7篇
无线电   5篇
冶金工业   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现场观测出发,通过实验室试验和理论计算,分析研究冲积层下采场矿山压力显现的特点、形成的条件、力学机制及应采取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云顿(Vision)梦幻100系列云台和三脚架的特点,并结合图例详细介绍了它们在日常使用和维护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依据变频多联空调系统的设计实践,分析了对VRV空调技术的误解,提出了VRV空调系统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4.
通过理论分析,用地纽线拟合煤体与采空区交界和下方底板岩层内支承压力分布,分析巷道受采动影响的程度。作为巷道设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延长综采工作面的服务年限,降低综采工作面搬家频率,庞庄煤矿采用综采工作面联合开采方式。文章介绍了联合开采施工方案、回采工艺及经济效益,为今后开采类似条件综采工作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6.
针对地表塌陷、水资源破坏、煤基固废堆积等问题,系统性提出了煤炭绿色开采“减沉、增载、处废、控水”一体化的多元耦合注浆技术体系,并成功示范。具体内容有:(1)综合利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探测(钻探、超声成像、井下电视、光纤监测)等手段,研究了采动空隙空间与原生裂隙空间发育演化规律,尤其是将分布式光纤技术应用于离层空间探测,实现了注浆空间的精准识别。(2)利用煤基固废(煤矸石、粉煤灰)等制备了应用于不同场景的多源无机高性能注浆材料,将煤矸石作为离层注浆材料实现了规模化处置,同时研发了具有水下抗分散性、高体积系数、高塑性强度的新型KEP注浆堵水材料。(3)将丛式井技术运用到离层注浆孔钻探施工,有效规避采动超前破坏;集成研制了全天候、高泵压、大流量智能化注浆系统;应用补强注浆工艺,强化注浆减沉效果。(4)提出了注浆效果监测检测技术体系,重点阐述了钻探取芯与测井相结合的钻孔检测方法。(5)形成了以离层注浆减沉处废、垮落带注浆处废、老空区注浆增载处废和顶板裂隙注浆控水为核心的智能化技术体系,并在夏店煤矿、新浦磷矿、曹家滩煤矿、高家堡煤矿进行了工程示范,为我国绿色矿山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为了保障仰斜开采综放工作面煤壁及端面顶板的稳定性,确保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方法分析了仰采工作面煤壁和直接顶的失稳特点,建立了保持煤壁和端面顶板稳定性的力学关系模型和条件,探讨了支架初撑力、立柱前倾角和仰采角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研究得出,当仰采角增大时,提高支架初撑力、减小立柱前倾角,有利于仰斜工作面煤壁及端面顶板的稳定性控制;当仰采角小于11°时,工作面应以控制顶板下沉为主;当仰采角大于11°时,工作面应以控制煤壁片帮和顶板下滑为主。结合某煤矿80113仰采综放工作面的生产地质条件,确定了合理的支架初撑力和立柱前倾角,提出了针对性的端面煤岩稳定性控制措施,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8.
黄皎春  鲁岩 《大重科技》1999,(4):22-23,25
针对老年人体弱多病的特点,通过病例分析,说明非手术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应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构造应力场中的巷道布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构造应力对不同布置方向巷道稳定性的影响量,本文首先在全平面应变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坐标变换,推导出构造应力场中不同布置方向的巷道围岩应力公式与位移公式,并讨论了随巷道轴向与构造应力方向夹角的变化,巷道不同位置的应力、位移变化规律.其次采用FLAC'30软件模拟地下岩体中巷道不同布置方向的塑性区分布状态,应力、位移的变化规律.结合在兖州矿区进行的巷道位移观测得到的构造应力方向,分析其之间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巷道轴向与最大主应力方向平行时,构造应力对巷道稳定性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0.
平行相邻巷道间距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喜正  李华祥 《江苏煤炭》1997,(1):38-40,50
在煤矿生产中,平行巷道的设置是较为常见的。巷道间距的正确留设,不仅有效地保证了巷道的稳定性和生产的安全性,而且减少了联络巷的工程和维护,进而减少了生产费用。针对此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有限元计算、现场实测,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得出了确定平行相邻巷道间距的规律,为煤矿安全和经济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相关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