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6篇 |
免费 | 26篇 |
国内免费 | 37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篇 |
化学工业 | 107篇 |
机械仪表 | 4篇 |
能源动力 | 5篇 |
石油天然气 | 86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篇 |
冶金工业 | 1篇 |
出版年
2016年 | 1篇 |
2013年 | 1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29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2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催化裂化装置沉降器内结焦物的基本特性分析及其形成过程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能谱分析仪对催化裂化装置(FCCU)沉降器内结焦物的微观组织结构和成分进行了分析,将结焦物划分为软焦和硬焦。焦的硬度与油气液滴和催化剂颗粒的沉积过程有关,尤其是结焦部位的油气流动方式和催化剂颗粒的运动状态,决定着未汽化的重质油组分液滴和催化剂颗粒的沉积形式和沉积物的构成,从而影响着焦的软硬程度。软焦是催化剂颗粒或油气在油气静止空间以自由沉降和扩散方式堆积在器壁表面而产生的结焦,形成的焦块松散,易粉碎,含催化剂比较多,颗粒粒径比较大,是一种堆积型结焦;而硬焦是油气液滴和细小催化剂颗粒在油气流动状态下,在器壁表面的附面层内以沉积方式粘附在器壁表面形成的结焦,焦块质地坚硬,含催化剂比较少。颗粒粒径细小,足沉积型结焦。还有相当一部分结焦物介于软焦和硬焦之间。 相似文献
2.
3.
针对石油焦及其气化余焦的燃烧和流化特性,自建了冷态实验装置。以石英砂颗粒作为固体物料,常温空气为流化介质,在烧焦管内表观气速为3.07~6.63 m/s,颗粒循环强度为24.7~154.2 kg/(m2.s)的条件下,采用DDY型差压变送器和脉冲磷光颗粒示踪法分别测量了烧焦管内的床层轴向平均固含率分布和颗粒停留时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当表观气速为3.96 m/s时,随着颗粒循环强度的提高,烧焦管相同高度处平均固含率分布增大;当颗粒循环强度为106.5 kg/(m2.s)时,随着烧焦管内表观气速的提高,烧焦管整个高度上的平均固含率分布减小。烧焦管内颗粒的扩散由弥散颗粒扩散和颗粒团扩散组成。建立了烧焦管内床层轴向平均固含率关联式及颗粒的轴向扩散模型,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能较好地吻合。 相似文献
4.
5.
利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V)对φ100mm×3500mm圆管内的旋转流流场进行了实验测量,重点研究了切向速度与轴向速度的分布以及湍流强度分布。同时采用FLUENT软件的雷诺应力输运方程模型(RSM)对圆管的湍流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和实验测量基本吻合。流场测量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圆管内的旋转流是Rankine涡结构形态,旋转强度沿轴向存在着明显的衰减特性,且最大切向速度的径向位置沿轴向逐渐向内移动。在长径比为10的位置,轴向速度大致呈“M”状分布,且沿轴向上轴向速度在径向上的变化趋于平缓,但在轴向长径比为16的位置以后轴向速度转变为稳定的轴对称分布,且轴向速度随径向位置的增大逐渐减小。圆管内大部分空间的切向湍流强度与轴向湍流强度波动不大,但在圆管中心处较大,说明该区域气流扰动较大。 相似文献
6.
7.
丙烯腈反应器新型两级旋风分离器大型冷模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丙烯腈装置扩能的要求 ,分析了用新型两级旋风分离器取代原三级旋风分离器的必要性 ,采用PV型和PV E型旋风分离器组成新型两级旋风分离器。根据旋风分离器尺寸分类优化设计法 ,设计了一种工业尺寸规模的两级旋风分离器 ,并将它和Ducon型三级旋风分离器在冷态条件下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新型两级旋风分离器不仅性能优异 ,而且结构简单、占据空间小、工作可靠 ,适合现有丙烯腈装置扩能改造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