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56篇
金属工艺   9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18篇
矿业工程   6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10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5篇
武器工业   7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冶金工业   11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以化学键合法替代传统物理包覆法改性纳米氢氧化铝(Nano-ATH)阻燃剂,改善其在有机高聚物中的分散稳定性和相容性。方法以钛酸酯偶联剂UP-311湿法表面改性Nano-ATH,运用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改性剂用量、改性温度、改性时间对Nano-ATH粒径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粒度及Zeta电位等分析手段对最佳改性条件下制备的Nano-ATH的改性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最佳改性条件为:改性剂用量3%(占Nano-ATH质量的百分比),改性温度75℃,改性时间30 min,钛酸酯偶联剂与Nano-ATH以化学键结合。结论 Nano-ATH的表面性能由亲水疏油变为亲油疏水,达到了对Nano-ATH阻燃剂改性修饰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ε-HNIW在不同溶剂中的晶型稳定性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ε-HNIW分别置于水、甲苯、正丁醚、环己烷和正庚烷中,于70,80,90℃或沸点下加热240 m in,分时试样的FTIR表明,ε-HNIW的晶型转变与溶剂偶极矩有关,在有偶极矩的溶剂(水、甲苯和正丁醚)中加热240 m in后发生晶型转变,而在没有偶极矩的溶剂(环己烷和正庚烷)中加热240 m in后晶型不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3.
四乙酰基二苄基六氮杂异伍兹烷(TADBIW)是制备六硝基六氮杂伍兹烷(HNIW)生产成本最低的硝解基质。本实验研究了由TADBIW制备HNIW时,HNIW晶型转变过程:硝解生成的是α-HNIW,后者在高温硝解系统中逐渐转变为.γ-HNIW,完成这种转变在70~75℃需3h,但晶体诱导体的加入能够加速这种转变。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螺杆膨胀动力机的工作原理及流程。通过实际应用表明:用螺杆膨胀动力机代替电机拖动除尘泵不仅节电效果明显,而且可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5.
6.
用氧指数(LOI)、热失重(TGA)、微分热失重(DTG)等方法研究了二(2,3—二溴丙基)烯丙基异三聚氰酸酯对丙烯酸系树脂阻燃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二(2,3—二溴丙基)烯丙基异三聚氰酸酯对丙烯酸系树脂有一定的阻燃作用,与三氧化二锑配用时具有阻燃协同效应,阻燃效果较好,与磷酸三甲苯酯配用时没有协同效果。  相似文献   
7.
EPDM,PP及EPDM/PP阻燃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近年来EPDM,PP及EPDM/PP阻燃化研究的进展。对EPDM,当前国内外一般采用含卤有机物,并配合少许三氧化二锑等来提高阻燃效果;对于PP,磷一溴体系阻燃效果好,发烟量低;对EPDM/PP,适用的阻燃剂少,目前只有十溴二苯醚/三氧化二锑、红磷。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石脑油萃取脱芳烃技术。结果表明,在RAH-1为萃取剂,萃取温度为40℃,萃取时间为4 min,分相时间为10 min,单级剂油体积比为0.2的条件下,石脑油萃取脱芳烃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基于有限元ABAQUS软件,对390mm厚20MnMoNb特厚板双U形坡口拼焊制造EO反应器管板过程进行焊接残余应力与变形有限元模拟,考察两面交替焊接时的翻转次数对特厚管板焊后残余应力与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特厚管板焊后发生一端翘起的角变形,在靠近表层的焊缝及热影响区存在较大的残余拉应力,在焊缝内部为残余压应力;随着翻转次数的增加,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均降低,但当往返翻转次数超过7次后,进一步增加翻转次数对残余应力和变形的降低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王艳飞  张艳维 《广州化工》2010,38(8):288-289
"物理化学"是化学化工类各专业的基础课程,本文从教学方法方面对物理化学教学进行了探讨。阐述了物理化学课程教师应采取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同时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