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3篇
能源动力   10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季铵碱催化剂在合成生物柴油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合成生物柴油的几种方法进行了比较,讨论了以季铵碱作催化剂,以大豆油为原料合成生物柴油的工艺条件,并研究了原料油的酸值和含水量对脂肪酸甲酯转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酯化及转酯化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催化剂的投入量为油重的0.5%,油醇的物质的量比为1∶6,反应温度为60℃,搅拌时间为30min;原料油的酸值小于2,原料水分质量分数在1%以下.  相似文献   
2.
某型柴油机为国外引进产品,为了掌握其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总结设计经验,提升国内柴油机设计水平及能力,为该机型进一步改进提高奠定基础,对其关键零部件开展了反设计分析研究。本文主要介绍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该型柴油机连杆在最大拉压载荷下的应力状态进行数值模拟,根据对连杆的应力和变形进行分析,评估连杆的结构强度与刚度是否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CO_2氧化丙烷脱氢制丙烯Pd-Cu/MoO_3-SiO_2催化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MoO3 SiO2复合物作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得了Pd Cu催化剂,采用BET、TPR、IR对催化剂结构及CO2、C3H8在催化剂上的吸附位、吸附态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证明,CO2在催化剂上存在卧式吸附态,丙烷以亚甲基和其中一个甲基上的氢吸附在Mo=O双键的端基氧上。在微型反应装置上测试了催化剂在CO2氧化丙烷脱氢制丙烯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常压和600℃条件下,C3H8转化率达26 94%,C3H6选择性达78 34%。通过催化剂的物化性质、化学吸附性质与反应性能的关联,讨论了反应机理和影响催化剂性能的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4.
麻疯树油制备生物柴油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试验研究了麻疯树油在季铵碱催化剂(四甲基氢氧化铵)的作用下与甲醇发生转酯化反应生成脂肪酸甲酯(生物柴油)的反应条件.试验结果表明,该转酯化反应的最佳操作条件:四甲基氢氧化铵用量为麻疯树油质量的0.5%、油醇物质的量比为1:6、搅拌时间为30min、反应温度为65℃.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环氧树脂做扩链剂,利用环氧基与羟基和羧基的反应原理,使对苯型不饱和聚酯的分子扩链,合成了A-B-A型结构的嵌段共聚物,提高了对苯型不饱和聚酯树脂的耐碱性能,改善了树脂固化后的表面光洁度.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耐腐蚀对苯型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合成,对该树脂制成的玻璃钢复合材料在不同介质中的耐腐蚀性能进行了试验,并就树脂分子结构对材料耐腐蚀性能的影响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徐广辉  马俊林  郭俊宝 《辽宁化工》2007,36(5):320-321,355
论述了对苯型不饱和聚酯树脂与环氧树脂的性能对比、绝缘填充料的配制方法及使用方法,介绍了用新型绝缘填充料制作的电容器的性能测试以及各种填充料的性能比较,对新型绝缘填充料加工工艺的优越性及广阔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大豆酸化油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研究了大豆酸化油在复合酸催化剂的作用下与甲醇发生转酯化和酯化反应生成脂肪酸甲酯(生物柴油)的最佳反应条件.试验结果表明,该酯化及转酯化反应的最佳操作条件:复合酸催化剂的用量为大豆油质量的5%、油醇摩尔比为1:6、反应时间为6h、反应温度为65℃.  相似文献   
9.
设计一种大型工件称重支承平台方案:将大型工件通过定位工装精确定位在支承平台上,设置在支承平台下的3个重量传感器装置将测量信号传输至计算机,利用力矩守恒原理经过计算可得到位于支承平台上的大型工件的重量和重心坐标;称重支承平台上制有坐标刻线,可方便地找到工件平面重心位置.该大型工件称重支承平台方案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测...  相似文献   
10.
针对非均匀发火柴油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生停车后无法启动的故障对柴油机空气启动系统进行研究,分析在柴油机启动空气分配器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对比改进前后柴油机的启动成功率和耗气量变化,以及柴油机启动系统耗气量的理论值和试验值,证明改进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