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35篇
轻工业   10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玫瑰茄花色苷为原料,研究了不同pH、温度和稳定剂条件下花色苷的降解动力学,并研究了热处理过程中玫瑰茄花色苷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玫瑰茄花色苷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pH<3条件下花色苷的热稳定性比pH≥3条件下强;同一pH下,花色苷的降解速率k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降解半衰期t1/2则随之减小。在pH2.0、80 ℃和pH5.0、100 ℃时,花色苷分别有最低的降解速率常数(0.2539 h-1)和最高的降解速率常数(0.6547 h-1),以及最大半衰期值(2.73 h)和最小的半衰期值(1.06 h)。在80、90和100 ℃条件下,花色苷的降解速率常数均随着CMC和海藻酸钠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小。同时,在80、90和100 ℃条件下加热2.5 h后,玫瑰茄花色苷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均显著降低(p<0.05)。添加CMC和海藻酸钠能显著地提高花色苷的氧化稳定性,且添加海藻酸钠比添加CMC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黄豆发芽为手段,采用具有交互关联功能的均匀设计U10(103)表设计并实施了Zn、Co、Se三种人体微量元素在黄豆芽菜生长过程的生物富集实验,评价了芽菜样品的Zn、Co和Se富集量以及有机化富集量,研究了不同Zn、Co、Se外源浓度组间样品生物富集量与各元素外源浓度的回归关系,发现了各元素外源浓度对Zn、Co和Se富集的交互作用以及Zn、Co和Se的富集规律。结果表明:交互作用发生在芽菜生长后期(30 h后),[Zn×Co]和[Co×Se]呈现协同作用,外源Se通过双重协同作用促进芽菜吸收Zn,[Zn×Se]和[Zn×Co×Se]呈现拮抗作用,外源Zn通过双重拮抗作用抑制芽菜对Se的吸收;芽菜生长前期(30 h前)元素的有机转化率低,元素的富集是以物理渗析吸收为主,生长后期(30 h后)则通过各元素外源浓度的交互作用产生有机化富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处理方案3、6和9对获得富Zn、Co和Se的芽菜特别有效,特别是处理方案3(Zn2+、Co2+混合液:[Zn2+]=1200 μg/L,[Co2+]=30 μg/L;Se4+溶液:[Se4+]=180 μg/L)45 h的样品达到了最优综合Zn、Co和Se富集:Zn2+ =8.58 mg/kg,Co2+=63.10 μg/kg,Se4+=48.30 μg/kg,有机化率分别为Zn 49.50%,Co 25.94%,Se 56.25%,三个元素的富集总量基本同时达到了Zn、Co和Se在中国膳食指南中推荐摄入量,对于Zn、Co和Se多元富集健康蔬菜的生产实际具有直接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三磷酸肌醇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检测了三磷酸肌醇(IP3)清除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的作用。结果表明:利用Fenton反应体系,酵母和植酸酶制备的IP3对基自由基(·OH)的清除率各达75.34%和73.29%,样品浓度分别为6mg/ml和9mg/ml;利用次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体系,酵母和植酸酶制备的IP3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的清除率达72.76%和53.84%,样品浓度分别为18mg/ml和9mg/ml。同时认为IP3之所以对多种疾病具有预防、减轻和治疗效果,主要是因为IP3具有比较强大的清除自由基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不同浓度的Fe~(2+)和Fe~(3+)对菠萝蛋白酶活性和60℃下酶稳定性的影响,以及通过圆二色谱检测Fe~(2+)和Fe~(3+)对酶构象的变化,并初步探究EDTA-2Na结合超滤膜法在菠萝蛋白酶制备工艺中清除铁离子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Fe~(2+)浓度在0~0.75 mmol/L范围内,对菠萝蛋白酶活性有促进作用,以0.5 mmol/L促进效果最佳,但浓度大于0.75 mmol/L时,抑制酶活,且随浓度增加,抑制程度增强。Fe~(3+)对菠萝蛋白酶只有抑制作用,抑制程度与Fe~(3+)浓度成正比,且Fe~(3+)对酶的抑制作用强于Fe~(2+)。60℃下,Fe~(2+)在浓度为0.5 mmol/L对菠萝蛋白酶的稳定性表现出促进作用,延长了酶的半衰期。Fe~(3+)对酶的稳定性呈现抑制作用。Fe~(2+)和Fe~(3+)浓度大于0.5mmol/L时,随离子浓度的升高,对酶稳定性的抑制作用增强。采用圆二色谱检测酶的二级结构表明:Fe~(2+)和Fe~(3+)对酶抑制作用表现为α-螺旋含量下降,β-折叠和β-转角含量稍下降,无规卷曲含量明显提高。EDTA-2Na结合超滤膜法除铁的效果很明显,铁含量(干重)从291.63 mg/kg降低到142.99 mg/kg,铁离子去除率达50.97%,其酶活也由597.27 U/mg上升到808.52 U/mg,酶活提高了26.13%。  相似文献   
5.
荷叶复合袋泡茶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荷叶为主料,将其与绞股蓝、西洋参复配,研制出功能性袋泡茶配方.通过感官评定和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产品的感官质量进行评价,筛选出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当荷叶、绞股蓝和西洋参的比例为1.8:0.2:0.2(W:W)时所得袋泡茶的感官品质最佳,荷叶苦涩味被掩盖,有效成分黄酮含量较纯荷叶高.  相似文献   
6.
养殖大黄鱼脱脂脱腥处理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倩倩  邱杨  余以刚  肖性龙  吴晖 《食品科学》2012,33(14):206-210
采用不同方法对养殖大黄鱼进行脱脂脱腥处理,并用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法分析和鉴定养殖大黄鱼脱脂脱腥处理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经NIST质谱数据库检索和文献对照,脱脂脱腥前的大黄鱼检测出48种成分,其中以羰基化合物和醇类为主,腥味成分主要为己醛、2,4-癸二烯醛、1-戊烯-3-酮、3,5-辛二烯-2-酮、1-戊烯-3-醇和1-辛烯-3-醇。碱法处理和碱盐结合法处理后的大黄鱼分别检测出24和18种成分。结果表明,碱法和盐法不仅有效得降低养殖大黄鱼的脂肪,还能促进鱼体内腥味成分的析出,从而改善养殖大黄鱼的肉质、风味等品质。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奶粉中常见污染菌穆汀斯克罗诺杆菌的快速检测与控制,本文根据cgcA基因序列设计出特异性探针和引物,建立了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穆汀斯克罗诺杆菌的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并对该法的特异性、灵敏度、稳定性进行评价,并进行人工染菌样品检测实验。特异性结果表明,对穆汀斯克罗诺杆菌的荧光PCR检测结果的特异性为100%;灵敏度结果表明,穆汀斯克罗诺杆菌检出限在440 cfu/m L;稳定性结果表明,穆汀斯克罗诺杆菌组内实验CV在0.48~0.69%之间波动,而组间实验CV在0.69~0.73%之间波动;人工染菌样品试验表明,在增菌6 h后能检出阳性。本研究所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稳定性强,有望成为快速检测食品中穆汀斯克罗诺杆菌污染的新方法,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PMA-qPCR方法的适用性问题,本文以超声波制备膜损伤细菌,用PMA-qPCR方法进行检测,并与平板计数的结果进行比较,证明该方法适用于监测超声波法灭菌率的监测.将该方法用于检测不同因素对超声波灭菌效率的影响,表明在温度和超声频率一定的条件下,处理时间和功率对灭菌效率的影响比较明显,而占空比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以腾冲嗜热厌氧菌(Thermoanaerobacter tengcongensis)基因组DNA为模版,通过PCR克隆编码解旋酶Tte-uvrD的基因tte-uvrd,将该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32a(+)-tte-uvrd,转入E.coli BL21中,经蓝白斑筛选和双酶切法筛选阳性重组转化子,挑取测序正确的单个阳性菌落,在IPTG诱导下表达出重组蛋白Tte-uvrD。诱导后的菌体经超声破碎和离心,上清液用硫酸铵沉淀法初步纯化,透析除盐,冻干复溶后得到粗酶液。用tHDA反应来验证Tte-uvrD粗酶液的活性,比较不同储存温度下粗酶液酶活保持的时间,并比较-20℃下储存两个月的粗酶液与商品化纯酶的tHDA反应灵敏度。结果表明,用本研究建立的克隆方法可成功克隆出耐热解旋酶TteuvrD,其粗酶液能用于tHDA反应,说明粗酶液具有解旋活性;粗酶液在-20℃下第80d酶活仍能保持稳定,4℃下则只能保持酶活约一周;-20℃下储存两个月的粗酶液能达到与商品化纯酶相当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0.
菲丁生产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由脱脂米糠经酸浸取碱中和的菲丁生产工艺进行了详细的条件试验,并研究了采用离子交换树脂提取菲丁的条件。酸浸取碱中和菲丁提取率达90%~93%,离子交换法菲丁提取率稍低,为88%,但菲丁中糖类、蛋白质含量低,利于进一步制备肌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