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7篇
建筑科学   9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1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19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质量比3:5:2的配比的椰壳活性炭、酸改凹凸棒土和MnO_2为原料制备吸附-催化材料,并以双氧水为氧化剂,处理以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为特征污染物的生活洗衣废水。结果表明,该吸附-催化材料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与总孔容,MnO_2颗粒负载在酸改凹凸棒土和椰壳活性炭表面。吸附-催化氧化体系对生活洗衣废水处理效果较好,COD、NH_4~+-N、NO_3~--N、TP、LAS的去除率分别大于88%、75%、75%、66%、88%。双氧水投加量对LAS的去除有显著影响,材料投加量对NH_4~+-N、NO_3~--N的去除有显著影响,进水流量较大时有利于材料的合理利用。连续处理的优化参数为H_2O_2投加量1.0 m L/min,进水体积流量0.4 L/min。  相似文献   
2.
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双束扫描电镜对不同常化温度2.5%Si无取向硅钢中不同类型第二相析出物的析出行为和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常化温度从850℃升高至1100℃,微米级大尺度第二相粒子呈一次长大-析出-二次长大-回溶的变化规律;当常化温度<920℃时,析出相以AlN+MnS复合长大为主;随后小尺寸的MnS、AlN及其复合析出物数量迅速增多,并在950℃时达到峰值;随着常化温度的进一步升高,第二相粒子析出数量快速减少,然后缓慢增长至趋于平衡,大尺寸析出物出现部分回溶。纳米级析出物则以Cu2S和Cu2S+MnS复合析出为主。并且950℃常化时,2.5%Si无取向硅钢的铁损最低。  相似文献   
3.
电子探针分析方法及在材料研究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岛津EPMA-1610型电子探针在材料分析中的典型应用为例,对其主要分析方法展开讨论,并就微量元素的检测方面较能谱的优势进行了详细说明。如催化剂中微量元素的线分析,马氏体中微量元素的面分析及盘条中心偏析的定量测定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为保证49-2游泳池式反应堆在超寿期下的安全运行,需进行超设计基准事故分析。由于难以采用概率安全评价(PSA)方法进行分析,所以本文无条件假设最严重事故来得到一保守结果。主要分析了全厂断电下未能紧急停堆的预期瞬变(ATWS)、水平孔道断裂和停堆后堆芯完全裸露的事故,以及应急能力。结果表明:在全厂断电ATWS下堆芯是安全的;水平孔道断裂及其他因素造成失水时,只要2.5h内堆芯不裸露即可保证燃料元件不熔化;非能动破坏虹吸能力和多样的应急补水方式能保证堆芯不裸露。  相似文献   
5.
依据GB/T 15616—2008《金属及合金的电子探针定量分析方法》,采用电子探针波谱仪对某W600硅钢中的硅含量进行了定量测定,对影响其定量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分析,并对不确定度的各个分量进行了计算和合成,最后给出了硅钢中硅含量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报告:该硅钢中的硅含量(质量分数)为1.50%,扩展不确定度U=0.20%,取包含因子k=2。  相似文献   
6.
利用多台检测设备对钢中同一特征区域进行表征时,不同设备间的样品台兼容性问题会对特征区域的重现观察及测试造成影响。实验通过设备间的坐标转换和程序界面化显示,以钢中夹杂物作为特征区域,展示了在光学显微镜(OM)和扫描电镜(SEM)、扫描电镜和纳米压痕仪等设备间的重现观察及测试技术。结果显示,钢水样中3类夹杂物的纳米硬度分别为:Al2O3类夹杂物0.14GPa,Si-Ca-O类夹杂物8.83GPa,Si-O类夹杂物8.01GPa。同时,根据不同放大倍数下的最大允许偏移量和特征点坐标偏差的算术平均值,评价了这种重现观察技术的定位误差限:坐标偏差x方向小于33μm,y方向小于55μm。在设备转换时,特征区域定位速度快,位置精度高,且与样品台的移动能力相匹配,说明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设备通用性。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西峡县尹家沟石墨矿矿石量达3274.35万t,矿物量183.22万t,属于大型石黑矿。该矿位于秦岭造山带东段,木家垭-内乡断裂与淅川断裂之间,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成矿条件有利。通过对该石墨矿床研究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等综合研究,初步认为该矿床石墨中的碳主要来自有机碳,少数来自无机碳,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型矿床。这为西峡地区今后开展石墨矿矿床成矿规律研究及下一步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丙酮丁醇梭菌发酵过程中生物量浓度预测的精度,以不同发酵时间和葡萄糖浓度下的生物量数据作为训练和测试集,构建BP人工神经网络,并利用遗传算法(GA)的全局搜索能力,优化构建BP人工神经网络权值和阈值,建立GA-BP预测丙酮丁醇梭菌生物量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采用GA-BP算法具有比BP人工神经网络更高的预测精确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钢中夹杂物的分布、尺寸、成分等信息,对提高钢材质量至关重要.文中首先以DC01深冲钢、42CrMo合金结构钢和82A帘线钢为例研究夹杂物统计的样品制备方法,摸索出适合低、中、高碳钢的样品制备和保存方法;其次,设置合理的夹杂物统计参数,加速电压设置为15 kV,Fe-Al衬度值设置为200-60,夹杂物阈值设置为0-...  相似文献   
10.
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电子背散射衍射仪等设备研究了热轧态316L不锈钢金属间相(σ相和χ相)在固溶过程中的微结构演变规律,同时,利用高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金属间相回溶的全过程进行了原位在线观察,确定了最佳固溶温度。结果表明,固溶过程中发生了γ+σ+χ→γ+σ+χ+α/FeCr→γ+α/FeCr的相变过程。金属间相的回溶从1033.1℃开始到1149.5℃结束,回溶时间为21s,消除金属间相的最佳固溶温度约为1150℃。固溶处理前,基体中分布的带状组织形态不规则,χ相和σ相的面积比分别为0.46%和0.94%;固溶处理后,带状组织形态一致,主要分布铁素体和FeCr相,而χ相和σ相不可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