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9篇
综合类   2篇
轻工业   4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述了索氏提取、超声波萃取、固相萃取、加速溶剂萃取等前处理技术,在肉制品中多环芳烃前处理技术中的应用进展,并对肉制品中多环芳烃前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酱鸭保鲜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乳酸钠和乳酸链球菌素在肉制品保鲜中的协同作用,将乳酸钠和乳酸链球菌素结合真空包装、低温杀菌技术应用于酱鸭保鲜。实验结果表明,乳酸钠和乳酸链球菌素对酱鸭均具有明显的保鲜效果,且以乳酸钠30g/kg和乳酸链球菌素0.20g/kg为最佳配比,可使酱鸭在常温(20~25℃)下,保质期达到30d。  相似文献   
3.
采用流变扫描、凝胶强度、核磁共振、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探究明胶对鸡肉糜3D打印成型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明胶添加量(0%、2%、4%、6%、8%,以肉质量计)的鸡肉糜均表现出剪切稀化行为,具备3D打印可行性。明胶增强了体系的黏度和凝胶强度,提高了鸡肉糜3D打印成型稳定性,但过高的明胶添加量会影响物料的挤出,降低打印样品的形状精度。当明胶添加量为4%时,样品表现出良好的精度和成型稳定性,此时打印后形状塌陷率为2.46%。对添加4%明胶的3D打印样品进行蒸煮品质评价,发现3D打印会使样品的蒸煮损失增大,但质构特性得到适当改善。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植物乳杆菌6003活细胞(Cell)、细胞裂解液(Cellextracts,CE)以及两者混合液(Cell+CE)对肌浆提取液中的蛋白质的分解作用。通过蛋白质、肽、游离氨基酸分析,表明Cell组以及Cell+CE组对肌浆提取液中蛋白质、肽分解和游离氨基酸的增加均有一定作用,其中Cell+CE组中这一现象更为显著。CE组对肌浆蛋白质的分解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血红林蚁与拟黑多刺蚁对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血红林蚁对正常小鼠的DTH具有增强作用,表明血红林蚁具有增强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血红林蚁,拟黑刺蚁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亢进或低下小鼠的DTH具有恢复正常水平的作用,表明血红林蚁,拟黑多刺蚁具有双向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天然生物活性肽往往功能特性和热稳定性差。为改善鸡肺肽的抗氧化能力和热稳定性,采用胃蛋白酶和外源氨基酸参与的类蛋白反应对鸡肺抗氧化肽进行处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反应前、后的分子量变化,利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图谱、扫描电镜对反应前、后物质的性质进行表征,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圆二色光谱分析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3%的半胱氨酸处理后其DPPH·自由基清除率、Fe2+螯合能力和·OH清除率分别提升了51.85%,31.11%、31.30%,热变性温度从122.06℃提至136.15℃。类蛋白反应使产物的分子量和表面疏水性增大。紫外和荧光光谱表明氨基酸微环境的变化改善了抗氧化活性。X射线衍射图谱显示类蛋白反应发生后样品主衍射峰变宽,强度降低。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反应涉及分子的水解与再聚合。红外光谱和圆二色光谱结果显示:多肽分子舒展,疏水基团暴露,这可能是多肽抗氧化能力改善的原因。综上,类蛋白反应改变了蛋白质的二级和三级结构,从而有效改善了生物活性肽的抗氧化能力与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动物宰后肌内胶原蛋白变化与肉嫩度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肌内结缔组织对肉的嫩度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这些影响主要是通过肌内膜和肌束膜内胶原蛋白的变化而影响肉的嫩度,表现为胶原蛋白的含量、热溶解性、交联程度以及热变性程度等.而胶原蛋白的这些特性还受到动物宰前和宰后诸多不同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到肉的嫩度,本文综述了胶原蛋白在宰后成熟、加热烹调、超声波和高压嫩化处理以及弱有机酸结合NaCl腌制中的变化,分析和阐述了胶原蛋白的变化对肉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不同滚揉腌制对鸭肉蛋白及水分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超声波辅助变压滚揉腌制对鸭肉蛋白质及水分的影响,对鸭胸肉分别进行真空滚揉(VT)和超声波辅助变压滚揉(PTU)腌制处理,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拉曼光谱和低场核磁共振(LFNMR)测定鸭肉蛋白质的组成、结构以及水分存在状态的变化。结果显示,经过VT和PTU腌制处理的鸭肉蛋白质组成、结构以及水分状态较未任何处理的原料肉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经PTU处理的样品比VT处理的变化更显著。SDS-PAGE图谱表明,经滚揉腌制处理的鸭肉肌原纤维蛋白明显降解,肌球蛋白重链(MHC)、肌间线蛋白(Desmin)、肌钙蛋白T(Troponin T)、原肌球蛋白(Tm)含量逐渐减少,同时产生许多的小分子质量蛋白,并且超声波辅助变压滚揉处理的样品降解程度更大。拉曼光谱分析显示超声波辅助变压滚揉处理能够显著降低鸭肉蛋白α-螺旋构象含量(P0.05),同时增加β-折叠、β-转角以及无规则卷曲构象含量(P0.05);LFNMR结果显示,PTU处理的鸭肉横向弛豫时间T21和T22以及对应的峰面积百分比P21和P22都较未任何处理的原料肉及VT处理组显著增大(P0.05)。研究结果表示,PTU处理通过改变蛋白质结构和水分状态分布,来加速鸭肉产品生产过程的腌制效率,改善嫩度,提高保水性。本研究结果为PTU技术在肉制品腌制中的应用及相关设备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鸡肉中的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s,MP)为对象,研究103 MPa压力条件下高压均质(High pressure homogenization,HPH)对不同浓度(5、10、15 mg/mL)MP水悬液理化性质和蛋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HPH可以显著提高不同浓度MP在水中的溶解性(P<0.05),改善MP水悬液的分散性、流变性等理化特性,破坏蛋白结构。随着MP浓度增加,MP水悬液溶解度下降、稳定性变差(P<0.05);高浓度的MP在HPH处理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蛋白聚集,导致水悬液中蛋白粒径增大,表观粘度变大,流动性降低;MP水悬液二、三级结构改变,表面疏水性降低,巯基含量上升,α-螺旋增加,β-折叠下降,从而影响其溶解性;其中5 mg/mL的MP水悬液经过HPH处理后溶解性较好,溶解度达到88.39%,在4 ℃条件下放置9 d后仍然能保持79.08%的溶解度。本研究为食品行业中肉蛋白的深加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