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Fe2O3由于成本低廉,储量丰富和理论比容量高(1007 mA hg^-1)等特点,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中极具发展前景.然而一些问题仍然存在,如:充放电过程中比容量的迅速衰减,不可逆的体积膨胀以及较短的循环寿命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Fe2O3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实际应用.为了突破这些局限,本文以金属-有机骨架(MOF... 相似文献
2.
3.
总结高炉合理炉型的表现,通过分析2850m3高炉原燃料质量,选择合适的鼓风动能和炉腹煤气量指数,通过布料矩阵的调整来控制合理的冷却壁温度及水温差,保持高炉圆周方向工作均匀,建立合理的操作炉型,保持高炉长期稳定顺行. 相似文献
4.
基于神经网络的分布式电源统一等效建模及其在PSASP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在电网中渗透率的日趋增大,分布式电源的统一等效建模成为目前电力系统仿真领域的基础研究,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以其强非线性映射能力和自适应自学习能力为此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有效途径,综述了各种神经网络模型在电力系统负荷建模中的应用,并比较其优劣。对Elman神经网络的反馈支路进行了改进,使之适应分布式电源统一等效建模的需要,提出了一种改进Elman神经网络模型接入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PSASP的思路,仿真实例表明改进Elman神经网络能有效描述各种分布式电源的外特性,能够满足工程仿真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为了能够精确监测矿区地表沉陷,验证D-InSAR技术在矿区地表沉陷监测应用中的可行性,采用D-InSAR技术提取工作面推进93、153、443、809 m时SAR影像沉陷信息,结合现场实地监测试验对宁夏枣泉矿区采动过程中地表沉陷展开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卫星监测期间,枣泉矿区出现了4个明显沉陷区域,且地表沉陷中心都滞后于工作面一定距离;D-InSAR技术监测结果与实际监测结果基本一致,说明D-InSAR技术能够有效地监测矿区沉降情况。研究成果验证了D-InSAR技术作为面向矿区的地表沉降监测方法的可行性,为矿区的安全开采和绿色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7.
为研究风蚀地貌矿区浅埋厚煤层开采采空区漏风规律,以榆树岭矿井11050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相似模拟、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对采空区漏风情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10501工作面开采后,裂隙发育至地表,地表漏风裂隙平均间距约为15 m,竖直方向上,距离煤层越近,覆岩下沉位移越大,最大下沉位移量约为8 m;裂隙贯通地表条件下,采空区自燃“三带”范围增大,地表风流为主要风源,风流路径为地表裂隙→采空区→工作面;工作面后方150 m采空区内为主要漏风区域,平均漏风强度为2.29 m3/s,采空区上覆岩层裂隙是主要漏风通道,靠近采空区回风巷侧裂隙漏风能力最强。研究结果可为风蚀地貌矿区浅埋厚煤层开采时工作面通风和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判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为MANETs路由构建了通过节点运动数据来实现的链路稳定路由LDPR,利用节点运动信息对链路生存时间进行初步预测,同时加入了双路由结构。采用LDPR路由来估计二个节点的链路连通时间时需考虑二个节点相对速度矢量。LDPR路由先对链路生存时间进行预测,确保链路发生断开前使备份路由处于工作状态。在路由被建立后,利用源节点来计算路由生存时间。参数优化结果得到:当节点数上升后,路由的开销率也不断增大,吞吐量发生了减小,传输时延也更大。相比较AODV路由,LDPR路由的开销率以及传输时延都较低,吞吐量较高,可见提出的LDPR路由运行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0.
6号炉通过对操作制度的优化,大矿角和大矿批的使用,通过适宜的中心加焦保证了中心气流的发展,和送风制度的调整等措施。提高了煤气利用率,实现了大矿批生产节耗、增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