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氨硼烷由于其氢质量分数高达19.6%,在环境条件下稳定性高,无毒,在普通溶剂中溶解度高,因此被视为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固体储氢材料。但是传统纳米金属催化剂颗粒容易出现团聚、损失、二次污染、难回收的问题。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将微纳米纤维作为纳米金属颗粒的载体,制备出的催化剂可以有效弥补传统纳米金属催化剂的缺点。本文从静电纺丝技术、纳米纤维的分类、催化剂的分类3个角度重点介绍了静电纺丝法制备应用于氨硼烷水解的纳米催化剂。在纳米纤维的分类中详细介绍了应用电纺技术制备不同种类纤维的制作步骤和关键技术点;在催化剂的分类中全面详细介绍了贵金属以及非贵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工艺,对比两种催化剂制备的优缺点,总结出了催化剂颗粒以及载体的选择依据。最后分别提出通过技术设备的升级优化、催化颗粒与载体的合理设计、“三步”化学反应的方法来解决电纺技术效率低、催化性能差、氨硼烷再生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以"蓝丰"蓝莓果实为试材,分析冷藏蓝莓果皮红变的发生规律及其机理,同时探讨程序降温处理对冷藏后蓝莓果皮红变发生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冷藏过程中,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个别蓝莓果实发生果皮红变现象,经30 d冷藏后转入常温货架期的蓝莓果实果皮红变发生率明显增多。此时,果实亮度下降,a*值快速升高,且冷藏时间越长,现象越严重;长时间冷藏能有效激活多酚氧化酶活性,造成果皮主要呈色色素花青素及总酚含量大幅度减少。程序降温处理可有效缓解红变现象,显著抑制a*值升高,显著延缓花青素含量的下降。由此可见,冷藏蓝莓果皮红变的发生可能是由于低温胁迫下,果实的呈色物质花青素严重降解所致,程序降温可有效缓解冷藏蓝莓果皮红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作为机器人在工厂、家居等环境中最常用的基础动作,机器人自主抓取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十年来研究人员对其给予了较高的关注,然而,在非结构环境下任意物体任意姿态的准确抓取仍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复杂性的研究.机器人抓取涉及3个主要方面:检测、规划和控制.作为第1步,检测物体并生成抓取位姿是成功抓取的前提,有助于后续抓取路径的规划和整个抓取动作的实现.鉴于此,以检测为主进行文献综述,从分析法和经验法两大方面介绍抓取检测技术,从是否具有抓取物体先验知识的角度出发,将经验法分成已知物体和未知物体的抓取,并详细描述未知物体抓取中每种分类所包含的典型抓取检测方法及其相关特点.最后展望机器人抓取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高反射涂料仵建筑节能工程中计算方法,通过有效传热系的概念引入区别于设计规范中平均传热系数的慨念,并介绍两者之间的关系,以供实际计算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满足版本的正确稳定升级,满足系统高可靠性的要求,要求在系统存储多个二次Bcotloader引导程序并能实现Bootloader版本的在线升级.介绍了一种支持二次Bootloader在线升级和回退的原理和实现方式,支持从两个二次Bootloader版本中选择最新版本实现Bootloader升级以及升级不成功的版本回退.这种设计通过软硬件密切配合完成单板的启动过程,硬件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廉.在支持Bootloader在线升级的同时还支持升级失败的回退机制,提高了系统升级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现在这种设计已经成功运用于通信产品中. 相似文献
6.
7.
8.
蓝莓果实常温贮藏过程中表面病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莓果实采后常温贮藏过程中极易腐烂变质,严重影响了蓝莓果实的贮藏品质。以"蓝丰"蓝莓果实为试材,通过对采后常温贮藏过程中自然发病果实表面病原菌的分离与筛选,明确蓝莓腐烂的主要病原菌的种类。采用传统混菌法对表面病原真菌进行培养和纯化,经形态学观察分析,初步确定蓝莓表面病原真菌种类,并进行返接试验再确定。最终采用真菌ITS区特异性引物对所分离的蓝莓病原真菌ITS区进行PCR扩增,测序后比对分析确定蓝莓果实常温贮藏过程中的表面病原真菌为青霉、产黄青霉和链格孢霉。分别确定各菌种的最适生长温度,其中青霉、产黄青霉和链格孢霉的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28,26~28℃和26℃。本研究结果为蓝莓果实贮藏保鲜过程中病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